【設界】盧森堡館 我雖小,也很美
“我又見到了盧森堡,這件美麗的珍品!迷人的教堂,橋上的景色,在月光下熠熠生輝。”19世紀,法國大文豪雨果數次被流放到維安登(Vianden),深深陶醉于盧森堡的旖旎美景。
地處歐洲中部的盧森堡,國土面積不及上海的一半,人口不過40萬,是名副其實的“袖珍小國”。當年在盧森堡邊境小鎮申根簽署的《申根協定》,許多去過歐洲的中國人都從中獲得過方便,而2010年恰恰是這一協定簽署25周年。盧森堡,這個如城市大小的國家,卻擁有占領土面積1/3的森林,田園風光宜人,被稱為“歐洲的綠色心臟”。因此,“亦小亦美”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盧森堡館的主題。
“我們了解到,中文‘盧森堡’意思是‘森林和堡壘’。所以,我們建了一個迷你堡壘,周圍是綠樹環繞的開放式森林。”盧森堡館主建筑師吉吉·基什內爾(GG Kirchner)說。他目前正負責赫爾曼-瓦倫蒂尼建筑事務所的這項“亦小亦美”的大工程。
盧森堡館位于世博園區C區,占地約3000平方米,建筑主體是一座高約20米的不規則塔樓,遠遠望去,仿佛一塊天然雕刻的“巨石”。塔樓外有一灣清水環繞,清水與外墻之間,隔著一條環形走廊,走廊上種植著郁郁蔥蔥的葡萄架和樹木。
據吉吉介紹,整個場館的造型構想來源于盧森堡的傳統建筑,將那些規規整整的房子進行變形、拔高,“扭”成了盧森堡館的初步造型。另一個靈感來源則是他們2003年設計的“夢想與憧憬之塔”(Tower of Dreams and Longings)。當年,那座新奇的建筑,以一種“大膽選擇的姿態”,贏得業界眾多溢美之詞,它不僅是一座建筑雕塑,更是一件藝術品,并成為盧森堡市饋贈德國特里爾市的禮物。“雖然是一座塔,但遠看像一座橋,在溝通中直達夢想。”
盧森堡館主要選用鋼材、原木,新型的耐候鋼與自然的冷杉木,營造出雕塑式的古堡,藝術感十足。此外,這些材料在世博會結束后可回收利用,體現出環保、高效、可持續的當代理念。
為呈現建筑的原始風味,整座盧森堡館的外墻將由耐候特種鋼材構成。在現代建筑歷史上,這種鋼材對建筑師而言至關重要。要知道,即使是再出色的建筑,也會因其銹斑痕跡而令人遺憾。這種耐候鋼又叫“考頓鋼”(Cor-Ten Steel),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無需保護漆,因此,完工后的盧森堡館整體將呈現出耐候鋼的天然原色。同時,這一材料的選用也刻畫出與鋼鐵密切相關的盧森堡形象。100多年來,鋼鐵工業一直是盧森堡的經濟命脈,其精湛的煉鋼技術聞名于世,當年巴黎建造埃菲爾鐵塔所用的鋼材,就來自盧森堡。這次建館所用的耐候鋼,也將全部從盧森堡進口。
整個展館主體鋼結構雖然用鋼量僅約500噸,但由于其造型為復雜的三維結構,因此所用的鋼桿件沒有一根是一樣的,角度變化很大??梢哉f,整個工程的挑戰不亞于“鳥巢”,僅高強螺栓就用了約1萬套,所有焊縫要求為一級焊縫。
盧森堡館的內墻由冷杉木組成,材質的選擇體現了建筑本身與自然的親和力,散布出森林氣息,加之光影效果下的“小也是美”幾個中文字,令整個室內空間詩意盎然。提及原木,吉吉本人對這類材質頗有好感,他的概念雕塑“木碗”,就是大量使用木材的典范,“我著迷于搭建一根根木條的方法,這非常有趣。”提及建筑方式,他便在紙上筆畫起來,“相信中國的卯榫結構和這也有相通之處。”
作為歐洲小國,除卻鋼鐵業,盧森堡的電視傳媒也非常發達。展館中,中盧之間的電視直播互動將成為展示內容之一,可以讓更多歐洲受眾參與到上海世博會中來。此外,為紀念上海世博會這一歷史性盛會,盧森堡計劃于明年發行相關郵票和紀念幣,這些珍貴的紀念品連同盧森堡特色的腌肉制品、巧克力和白葡萄酒等美食,屆時都可以在盧森堡展館里買到。
在當代建筑師中,吉吉尤為欣賞荷蘭建筑師庫哈斯:“庫哈斯是個天才,他的建筑是一流的作品,甚至屬于未來。我覺得,CCTV大樓的設計遠遠超過‘鳥巢’,總有一天,這幢大樓會成為北京的標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