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風云六十年】1954:中緬共同倡導五項原則

中緬兩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消除緬甸對中國的疑慮,推動中緬關系發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52年,我進入外交部,被分配到駐緬甸使館學習緬甸語,親歷了1954年中緬兩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緬兩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消除緬甸對中國的疑慮,推動中緬關系發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緬兩國總理首次互訪

緬甸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然而正如緬甸一位著名學者所說:“當緬甸聯邦政府決定首先承認中國新的共產黨政權時,它這一想法的背后是對侵略的恐懼。”緬甸總理吳努曾生動而坦率地表示:“中國好比大象,緬甸好比羔羊,大象會不會發怒,無疑會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膽。”當時,緬甸國內有緬甸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又有國民黨李彌殘部數千人盤踞在緬甸東北部撣邦一帶。中緬兩國之間還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吳努十分擔心新中國會以追剿蔣軍為借口,實行現在人們所說的“先發制人”,入侵緬甸,并輸出革命,支持緬共推翻緬甸政府。

因此,當周恩來于1954年6月訪問印度后到達仰光時,他面對的是一位對新中國充滿疑慮的緬甸總理,而吳努面對的則是一位和藹可親、平等待人的中國總理。兩位總理的初次接觸使中緬關系出現了戲劇性的重大變化。

在會談中,吳努表示,緬甸人口只及中國的云南省,緬甸政府一直懷疑中國對緬甸有領土野心,為此甚感恐懼。他還提出:緬甸共產黨一些領導人和克欽族軍人越境到中國云南接受軍訓,這使緬甸政府感到憂慮,希望中國采取步驟避免上述不愉快事件的發生。

周恩來向吳努介紹了中國和印度兩國總理聯合聲明中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示新中國的政策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