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090924)
究竟居民的哪些收入需要征稅,哪些不需要征稅,這是不是需要有個明確的規范?其次,發達國家的征稅成本低于1%,而我國卻接近8%,就算只降低一個百分點,也不用惦記月餅了。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黃廣明 黃波
No.1 征稅的邊界在哪里
《21世紀經濟報道》,9月17日,作者:李銀
(原文摘編)經濟低迷,全世界都在查稅。有財政壓力的不只是中國,逃稅的也不僅僅是中國企業。但也只有中國的查稅風暴演變過程讓人驚嘆。從對大企業的重點檢查到連月餅也要征稅,其彈性空間不可謂不大。
長期以來我國稅收都處于“稅率較高,執法彈性大”的局面。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偷、漏稅時有發生”。在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的時候顯露不出來。但是,當財政收入的增長減速時,這個矛盾就開始突出。查稅風暴來自一個很完整的“圈”:經濟下滑——稅收減少——同時財政部門大手筆支出刺激經濟——收支矛盾促使稅務部門加大查補力度——查補力度會促使中小企業出現盈利困局——或再度利用先進的避稅手段。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有兩個疑惑,一個是為什么在金融環境好的時候查稅不嚴格,到了大環境嚴峻,企業利潤降低的時候來查稅?另一個是,此前曾經獲得過稅收優惠批文,但是在此輪檢查中,稅務機關卻表示以前所有的批文都不認了,請問在這種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