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過去一年,三招救經濟;未來一段,三關更難闖——專訪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汪洋、黃華華帶隊,周游列省。政府做炮兵,企業做步兵,這招基本上把廣東的經濟暫時托住了
■廣東是這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這個重災區還沒有達到最重的時候
■如果把轉型看作是郭晶晶跳水,浙江是空中翻騰360度,然后跳到水里去,廣東是空中翻騰360度,再轉體180度,然后再入水
■擴大內需的核心問題不是什么“白加黑”——白天的需求再考慮晚上的需求;也不是什么“5+2”——五天的工作日加兩天的休息日,核心的問題是要讓政府退出市場,然后讓市場來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當政府官員擴大權力范圍跟其利益無關時,他就不會再去主動的伸向市場,用權力去替代市場來配置資源
丁力 資料圖片
丁力,1957年生,復旦大學博士,經濟學教授,執教于浙江大學20年。2002年從長三角轉戰珠三角,調任廣東省社科院,參與起草《廣東省“十一五”規劃與建議》,是每年一度的《廣東21個地市區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主要撰稿人。
這位廣東經濟的長期觀察者如何看待作為金融危機重災區的珠三角?危機一周年之際,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專訪。
廣東三招救經濟
南方周末:金融危機過去一年了,您如何看待廣東的表現?廣東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以應對危機?
丁力:這一年廣東走得蠻辛苦的。主要就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你看現在的珠三角,到處是工地。
第二,想方設法把央企引進到廣東,很多的大項目,大概有幾千個億吧。這幾千個億砸下來,廣東經濟就堅實很多。
第三塊是我在去年年底的競爭力報告里寫的,“堤外損失堤內補”,國際市場定單減少了,就“廣貨北上”,轉向國內市場。就是我常說的“政府做炮兵,企業做步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