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國慶
國慶60周年,北京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壯觀的大閱兵,規模最大的晚會。而在這背后,還有很多特別的“閱兵”殊難統計:在同一天,在中國的各個角落,有多少場晚會在上演,有多少部獻禮影視劇在播放,有多少條公路被開通,多少座大橋被宣布竣工……
責任編輯:鄧科 助理編輯 陳軍吉
國慶60周年,北京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壯觀的大閱兵,規模最大的晚會。而在這背后,還有很多特別的“閱兵”殊難統計:在同一天,在中國的各個角落,有多少場晚會在上演,有多少部獻禮影視劇在播放,有多少條公路被開通,多少座大橋被宣布竣工……
圍繞著60周年國慶,舉國獻禮,它們不僅僅是情感的呈現,也是現實態度的一種表達,亦成為中國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重視
特殊時刻,特事特辦
相比1999年的10部電影,今年的50部重點獻禮片創下紀錄。南方周末記者粗略估算,全國2/3省市區參與了拍攝——“出品人”或“聯合攝制”名單中,經??梢?ldquo;××省委宣傳部”,或以地方電視臺、電影廠身份參與。
內蒙古電影制片廠有史以來首次拍獻禮片,便奉上了兩部電影《額吉》和《錫林郭勒·汶川》?!额~吉》的外景拍攝時間整整花了3個月。“平常的電影也就40天,2個月已經夠意思了。”廠長寧才說?!额~吉》的編劇、該廠藝術中心主任席明照說,第一次拍獻禮片“有點緊張”,“中央、省、盟(行政專區)的領導有過多次過問,都很關心,內容、取向上,思想性上要達到一定的高度。”
就連較少涉足電影拍攝的一些中央國家機關,也有作品獻禮,比如全國總工會推出的《鐵人》、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馬錫五》、國家信訪局與遼寧省共同推出的《潘作良》,他們均為該系統內的典型人物。
廣電總局規劃的獻禮重點電視劇,同樣是50部,參與的地方和部門更多。
陜西省拍攝的《保衛延安》率先于5月開播。從開拍到送審僅用13個月,這是總制片人王渭林沒有想到的,這類題材需經省、央視、廣電總局到中宣部4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審查小組的審核,“歷時兩三年很正常,而我們能這么快,是得到了很多支持。”王渭林透露說,許多審查專家對這個紅色題材情有獨鐘,而同樣重要的支持是:在2000多萬的總投資中,省委宣傳部給了60%。
向來投入不足的文化演出,也因獻禮得到特殊照顧。甘肅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王繁欽說,原來獻禮演出經費未進入政府預算,光人員吃住行就花了兩百多萬,這對于經濟欠發達的甘肅而言并不是小數目,不過因為是特殊時刻,領導都很重視,“特事特辦”,“要放在平常,可能就沒這么爽快了”。
“是否重視獻禮演出,實際上是一種政治態度。”文化部一位官員說。
每個團體不僅代表其本身,也代表它所屬的省份或者系統。與影視劇相比,文藝演出的“廣泛性”更突出。31個省份、港澳臺地區,中直院團和解放軍系統都有劇目參加,各主要地方戲劇、少數民族、海外華人歌唱家、民營演出團體等因素也得到照顧。臺灣團體是首次受邀進京,“他們頂著巨大的壓力”。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地方參與投拍的影視劇,或所排演劇目,有不少取材各地所發生的歷史大事或當地有全國影響力的人物,比如陜西拍攝《保衛延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