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國企改革

以“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來劃定公與私的邊界,帶有隨意傾向,可以隨長官意志的變化擴大或縮小,不利于公、私兩種所有制合理結構的形成

責任編輯:戴志勇

■以“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來劃定公與私的邊界,帶有隨意傾向,可以隨長官意志的變化擴大或縮小,不利于公、私兩種所有制合理結構的形成

2009年7月8日,《財富》公布了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的上榜公司從去年的35家迅速增加到43家。中國企業歷年能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名單的,大多是各類壟斷企業,或是受到國家政策優惠的“國”字號企業。應當承認,這些企業之所以能進500強,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具有市場的真實競爭力,而是源于其所擁有的政策照顧與壟斷地位,壟斷國企,是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原則的例外。

壟斷國企在500強中稱雄,一則是喜,一則堪憂。借用吳敬璉先生的一句話,國企改革沒有過大關。國企群體好比是一艘航空母艦,但它不是在大海中搏擊風浪,而是在政府呵護下于內海中漂泊。30年來國企的改革,一次次闖關,一次次搏擊,都沒有跳出國企主體地位的思維框架,沒有放手讓民間經濟與國企在某些行業中公平競爭,也沒有妥善地解決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7月24日發生在吉林省通化市的通鋼事件就是典型一例)。最近,央企的無邊界擴張越來越顯著。這顯然也并非市場經濟之福。因此,對國企改革的思路進行新思考,很有必要。

向春/漫畫

國企主要功能不是賺錢

“單一公有制”已被實踐否定,但這并不是否定公有制本身。公、私兩制,除了性質不同,還因其不同的功能而發揮不同作用。任何一種所有制都不可能獨坐天下。

至2005年底,全國民營經濟在當年GDP總值中已占50%。民營經濟這一成就,是在市場競爭有失公正與發展條件不及國企與外企的情況下取得的,這說明民企在機制和效率上遠優于國企。

民企的功能單一,僅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不賺錢的事不會干。當然,民企向國家納稅,生產的商品滿足各種需求,提供廣泛的就業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