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行長的華爾街游記
雷曼兄弟剛剛死去,華爾街風雨飄搖的2008年10月初,中國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探訪華爾街,與監管者、倒閉者、幸存者等一一相見,并向監管者尖銳提問“如果重新選擇,你會讓雷曼破產嗎?”
責任編輯:肖華
■編者按:
雷曼兄弟剛剛死去,華爾街風雨飄搖的2008年10月初,中國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探訪華爾街,與監管者、倒閉者、幸存者等一一相見,親身感受了那些身為金融巨頭的老朋友們的旦夕巨變,并向監管者尖銳提問“如果重新選擇,你會讓雷曼破產嗎?”
一個中國銀行家看到了怎樣一幅深冬的圖景?在危機時刻,他與摩根大通、花旗、AIG的掌門人談了什么?在金融危機一周年之際,本報征得作者同意,與讀者一起分享馬蔚華在華爾街危機最深重時刻的見聞與思考。
馬蔚華與監管者、倒閉者、幸存者等一一相見,圖為與基辛格在一起
蓋特納(前紐聯儲行長,現美國財政部部長) “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會讓雷曼破產嗎?”
與紐聯儲行長(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在一起
我們馬不停蹄地前往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會見紐聯儲行長(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是和美國財政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并駕齊驅的三駕救市馬車之一。某種意義上說,如今風雨飄搖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幾乎都是命系于這“三駕馬車”之手。救市三人小組成員的最終決定,可以讓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也可以幫助保險帝國AIG絕處逢生。
蓋特納看上去有些瘦削,專注、犀利的目光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一個精明老練、意志堅強的人。2005年9月,我和他第一次見面。那時44歲的蓋特納剛 接任紐聯儲行長,為了申請紐約分行,我必須和他打交道。那是在世行年會的間歇,見面后,我倆的對白有點戲劇性,仿佛一場非正式的新聞發布會,他頻頻發問, 我一一作答。
蓋特納從小隨在福特基金會任職的父親在中國、東非、印度、泰國和日本居住過。1985年,24歲的蓋特納開始在基辛格手下工作,隨后去了財政 部,1999年出任財政部副部長,后來一直追隨前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長薩默斯。2003年,年僅42歲的蓋特納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 長。
不過,蓋特納的理性與建設性并非為所有人所知,據說紐聯儲準備任命他做行長時,人事遴選委員會成員擔心42歲的他或許還不具備這一工作所需的雷厲風 行,他們覺得蓋特納說話太溫和、性格太含蓄、也太年輕,在不同意一些公共政策時他可能會不愿意站出來大聲反對。最后,是薩默斯和魯賓出面力挺,蓋特納才成 為最終人選。
和蓋特納剛接觸時,他給我的印象也是溫和、內斂。但見過幾次之后,我便發現,他的內心獨立而剛強,且不乏主見。據華爾街的一些人說,蓋特納主持會議時,一開始通常會詢問在座人士的意見,然后逐漸引導大家達成一致,這種風格讓他贏得了很多忠誠的追隨者。
10點左右,我們到達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走進大廳的那一刻,金融危機下的緊張氣氛撲面而來。這里的一舉一動,曾經與許多華爾街金融巨頭的生死息息相關。
蓋特納依然是一頭蓬松的淡金色頭發,看起來氣色還不錯。
與一年前招商銀行紐約分行獲批時大為不同,今天的華爾街已風光不再。我問蓋特納:“您覺得本次危機的根源在哪里?當前最需要解決的是什么?美國將會 走向何方?”“我的觀點是遇到危機,監管部門需要果斷行動,不能坐視不管,任其自然;必須采取有力的措施阻止它,不能坐以待斃。目前我們也正在動用一切能 使用的權力。”
蓋特納介紹說,目前美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是健康的,比許多國家都好;美國的大部分企業資產負債表也是健康的;美國的家庭除了少數地區和少數人因為失業率增長、房價下跌,受到一些影響之外,大部分也都是好的。對于美國經濟的未來,蓋特納依然充滿信心。
“當然,美國經濟很有可能長期經歷低速增長期。目前我們的任務是盡一切努力化解這場危機。”蓋特納聲音有點低沉。
他還不失幽默地告訴我們,兩年前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一名中國監管當局的官員形容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亂”,現在他自己也覺得用這個中國漢字來描述,確實真實而貼切。蓋特納的“亂”字是用中文說的,雖然發音不十分標準,但語氣頗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