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牛奶,壞牛奶政府重修奶業國標,大小企業爭奪主導權

大多數消費者可能都搞不明白巴氏奶、滅菌奶這樣的名詞意味著什么。但乳業企業卻心知肚明,正是這些名詞把他們分成了不同陣營,而在這些名詞的背后,隱藏著他們的競爭力和巨大利益。

責任編輯:顧策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乳制品安全標準的重修工作,引發了一場大小企業的口水戰。但對主持此項重修工作的政府部門來說,如何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才是首要目的。即便標準重修完成,如果不在終端加強檢測,標準本身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他們一旦得逞,消費者將越來越搞不懂什么樣的牛奶是好牛奶。”54歲的乳業“大炮”王丁棉有點激動地說。他前不久因“敢言”而從廣東奶協副理事長一職上“下課”,新的身份是代表西部地區中小乳企利益的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秘書長。

王丁棉所說的是最大的乳制品企業。

從今年開始,政府加快了兩年前啟動的多項乳制品安全標準修訂工作,在去年9月11日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這項工作變得非常緊迫。按照中國標準制定程序和國際慣例,幾個主要的標準修訂工作落到了蒙牛和伊利這兩家中國最大的乳制品企業頭上。

 圖/CFP

大多數消費者在選擇牛奶時是盲目的。因此,政府方面完善乳制品國家安全標準以及加強終端檢測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圖/CFP

王 丁棉認為,現有的奶業標準和政策,約半數需要完善修改,還有20%左右已經過時,需要廢除。另有一些標準則嚴重缺失,例如添加劑。“有些企業按照自己制定 的企業添加物標準,往牛奶中添加了超出牛奶自然含量上萬倍的激素蛋白,就把牛奶說成是特別能長骨頭,但實際上很可能會誘發小孩發胖和早熟。”

但大批乳業中小企業對蒙牛和伊利的公正性的質疑聲,卻令這項修訂工作變得一波三折、困難重重。

利益之爭

在今年乳制品安全標準修訂的過程中,乳業的大小企業是圍繞著一個個令人迷惑的名詞展開爭辯的。

大多數消費者可能都搞不明白巴氏奶、滅菌奶這樣的名詞意味著什么。但乳業企業卻心知肚明,正是這些名詞把他們分成了不同陣營,而在這些名詞的背后,隱藏著他們的競爭力和巨大利益。

長期以來,以蒙牛、伊利為代表的常溫奶企業,主要生產“利樂包/枕”包裝的保質時間長的超高溫滅菌奶。而以光明、三元為代表的巴氏奶企業,則主要生 產“新鮮屋&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