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蒙漢二元,改革中輟
責任編輯:曹筠武 郭力
【公元1331年元文宗至順二年】六十年大事記:統一全國 入侵日本失敗 恢復科舉制
元朝前60年,從元世祖開始算起,改而停止殺掠,采用漢法,保護農耕,政策和國家體制逐漸變為蒙、漢二元,這是歷史性的轉折,奠定了元朝的基本制度。到了元仁宗時期,漢法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元朝建國20-30年才提倡尊儒,且大體限于漢地。忽必烈在滅南宋以前,雖然遲遲不開科舉,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對舉辦各級儒學及書院多有熱心。后來仁宗恢復科舉,而為配合科舉,教的考的都是程朱理學,《四書集注》進了科舉,程朱理學隨之成為了官學。這對中國儒學的發展很有意義,但也有負面作用,就是學術官方化,自由講學不再被允許,《四書集注》成了唯一的遵照。
60周年時,邊疆地區的叛亂,有增無減,海南也發生了起義。一方面,蒙古征服的擴張性必然引發反彈,另一方面,蒙、漢二元,特別是一些核心的治國理念始終沒變。蒙古統治者表面上用的漢法比較多,但是骨子里的東西沒變,文化上始終是兩個圈子。相比較而言,蒙古統治者是內蒙外漢,最核心的東西沒變;清朝統治者是內漢外滿,服飾、發型方面講究滿族為宗,但是從深層文化上漢化得很充分。兩者都是二元的,但是走向不一樣。所以一直到元朝滅亡,依然是蒙古一個草原型文化圈,漢人一個文化圈。
元朝的前60年可以凝練成八個字:蒙漢二元,改革中輟。其結果,弊政叢生,積重難返。朝廷面臨幾頭叛亂,有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叛亂、漠北宗王叛亂等。另外元朝征服海外,比如征伐日本、安南等。這些戰爭耗費巨大,所以,從忽必烈開始,財政危機就非常嚴重。濫發的紙鈔,被馬可波羅稱為“點金術”。但這種方法是飲鴆止渴,只是暫時應付,把財政壓力轉嫁到老百姓身上,老百姓拿的紙鈔急速貶值。直到“南坡之變”英宗被暗殺,漠北草原貴族勢力復又掌權,漢法變革又受到了波折。原本就有民族等級壓迫,這時候又混入濫印紙鈔引發的通貨膨脹,還有自然災患、修黃河徭役等,各種矛盾集聚并且劇烈爆發。到1368年,紅巾軍起義四起,元朝不到百年就覆亡了。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