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從“剝皮實草”到宣德爐
朱元璋終生保持著對貪污腐敗的極度痛恨。這種痛情,既源于血液,又源于理智。作為一個前貧民,疾惡如仇是因為自己底層生活的痛苦經歷,作為一個帝王,他的痛恨則來自對自己家業的愛惜。
責任編輯:曹筠武 郭力
【公元1428年宣宗宣德三年】六十年大事記:靖難之役 仁宣之治 永樂大典
宣德三年,暹羅國向大明王朝進貢了三萬斤上好的風磨銅。宣宗皇帝一高興,命人燒鑄成了三千個“晶瑩溫潤”的銅香爐。這就是后世所稱的“宣德爐”。
似乎應該有比這更重要的事載入明代歷史,因為這一年本是明王朝開國60周年。然而傳統時代,這個大日子沒人注意,包括剛剛登上皇位4年的朱瞻基。
都說朱棣之所以把皇位傳給朱高熾,最終目的是要隔代傳給孫子朱瞻基。這個孫子確是文武全才,即位初期表現令人驚喜。他長得玉理均衡,是個美男子。讀書過目不忘,寫詩文采煥發,做事又能英斷,即位初期平定漢王之亂就是證明。除此之外,他業余愛好多多,特別富于藝術天賦,畫名遠播。宣德三年,聰明過人的他正把皇帝做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一手把玩著書畫古董,一手輕輕松松、游刃有余地把“仁宣之治”推向頂峰。大明王朝在它開國60周年之際,正登上了它的極盛之巔。“仁宣之治”的出現,朱瞻基的智商和能力是重要因素,但不是關鍵因素。前兩代帝王,朱元璋和朱棣打下的堅實基礎,才是至關重要的。
傳統時代,官僚系統的腐敗并不是一種病態,而是一種常態。因此一個王朝能否長治久安,關鍵是反腐。
朱元璋終生保持著對貪污腐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