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外患解,內廷憂
清朝建國60周年時,對康熙來說,或許外患易除,而內廷之憂,則正愈演愈烈。事實上,1712年康熙頒布的長篇諭旨,正是因為不斷有人請求康熙速定儲君,他被大臣們逼得急了。
責任編輯:曹筠武 郭力
【公元1696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六十年大事記:康乾盛世 平定三藩 興文字獄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距離皇太極定國號為“清”的1636年正好相差一個甲子。這一年,康熙御駕親征,并徹底擊潰威脅中原的噶爾丹勢力。
21年后,康熙皇帝在紫禁城乾清宮東暖閣向諸皇子及朝中的主要官員發布了一道長達2700字長篇諭旨,作為康熙對自己一生的執政總結,幾乎起到了遺囑的作用。在諭旨中,康熙提到了他一生中最引以為傲的兩個主要成就,那就是平定三藩與掃清漠北。所謂的“平定三藩”,指的是1681年剿滅了吳三桂等藩王的叛亂;而“掃清漠北”則是指擊潰噶爾丹。
中國歷朝歷代,邊患主要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清朝雖以游牧起家,但在這點上也不例外。明末清初的時候,北方的主要游牧勢力蒙古部落分成了三大部,一是已經內附的漠南蒙古(今內蒙古一帶),二是與滿人結盟的漠北喀爾喀蒙古(今外蒙古一帶),三是游牧于天山以北的漠西蒙古,這卻是在清廷控制之外的。
漠西蒙古又稱厄魯特蒙古,分為和碩特、準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其中又以準噶爾部勢力最強。在噶爾丹統治時期,準噶爾部先后兼并或驅逐了其他三部,并在康熙二十七年(16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