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上的“十一”
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一直被視作中國政治和社會的風向標,本文截取共和國成立及“逢十”紀念時的《人民日報》,希冀勾畫出時代變遷的軌跡。
責任編輯:鄧科
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一直被視作中國政治和社會的風向標,本文截取共和國成立及“逢十”紀念時的《人民日報》,希冀勾畫出時代變遷的軌跡。
◆1949年10月1日:共和
這一天的《人民日報》的焦點集中于前一天閉幕的第一屆政協會議。頭條新聞,毛澤東不出意外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576票中獲得575票。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6位副主席,非中共人士占了3位,顯示彼時的共和之風。與此同時,報頭兩側的兩句口號亦十分顯眼:“中央人民政府萬歲!”、“毛主席萬歲!”對領袖的追隨之情已開始十分強烈地顯露。
另一條新聞《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選出全國委員會委員》,透露彼時局勢——政權初立,尚有部分地區未獲解放,文中提及“全國委員會留出十八名空額,以便將來容納新解放地區的適當代表人物”。此時離蔣介石政府徹底敗退臺灣還有兩月——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永別鳳凰山,自成都飛往臺北。
1949年10月1日
新疆剛于幾天前和平解放,頭版亦刊發文章《人民政協新疆代表函謝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數日后,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奉命率第二、六兩軍進駐新疆。
當日8個版面的文章,除去對舊政的厭棄情緒,也有對彼岸同胞的溫婉勸說,一封“寫給臺灣空軍朋友們的信”《趕快駕機飛過來吧!》刊登在第7版:“有的朋友說我要‘投機’,并且正告我,共產黨不會要一個在反動派里面工作過的人員……可是,朋友,我的想法是:只要中國真的走上民主、自由、獨立、富強、康樂之境,我們下一代看見了光明,我們個人得失,又算什么呢?因此,我才決然的留在大陸上。”信中還勸告道:“你們如果顧慮自己的一點儲蓄會被‘沒收’,那不會的,新民主主義社會,不但承認私有財產,還鼓勵人們節約儲蓄,生產發家??墒?,你們還要遲遲不決,等到解放軍到了臺灣,把你們一個個的俘虜起來,那就后悔也晚了!”
當時舉國為“共和”而呼,天真的孩童亦被感染。第8版即有一篇小學師生對談錄,議題中心不脫“政協”二字。
因應沸騰的民間鼓呼,當日名為《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