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的智力鴻溝
當擁有新智力的人類看著他們的祖先時,就會像現在的我們看著自己的祖先一樣,眼中滿是尊敬、好奇,還有一種孤獨感,認為在充滿低等智慧生物的世界中,自己就是最完美的。
責任編輯:朱力遠
弄清楚人與動物智力的巨大差異,是探尋人類智力起源的第一步
■達爾文認為,在人與動物之間,智力的進化是一個連續過程。他的這個觀點得到很多科學家的支持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人類與動物間,智力進化其實存在一個“空白階段”,而且科學家還在人類身上發現了4種特有的智力特征
■到目前為止,智力特征的起源與進化還是一個謎,不過能讓科學家揭開這個謎團的證據卻慢慢顯現出來
達爾文在1871年出版的《人類的由來》(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認為,人類和其他生物在智力上的差異是“量的差異,而不是質的差異”。長期以來,學者們一直支持這個觀點,近年來似乎也得到了遺傳研究的支持——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9%都是相同的。但是,我們和黑猩猩的遺傳物質高度相似能否解釋人類智力的起源?如果我們和黑猩猩的智力沒有質的差別,黑猩猩為什么不來寫這篇文章,去做搖滾伴唱歌手或動手做蛋奶酥?
實際上,智力進化并非像達爾文認為的是一個連續過程,反而有很多證據表明,在動物與人類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智力鴻溝”。這不是說我們的智力“無根可尋”——科學家已在其他物種中發現了人類認知能力的一些基本元素。不過,如果將人類認知能力比作一棟大樓,這些元素只能算是大樓中的水泥印跡。
人類智力的四大特征
生成性計算、概念融合、運用精神符號、抽象思維,這是人類智力的四大特征,正是它們讓我們的思維有別于動物。
要弄清楚人類智力是怎么來的,必須得明確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物種間的智力差異。盡管人類絕大部分基因都與黑猩猩相同,但研究顯示,這兩大物種進化分離以后,基因層面的一些變化讓人類的計算能力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各種基因的重排、缺失和復制,讓我們的大腦擁有了4種獨有的特性——這是我最近根據我們以及其他實驗室的研究發現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特有的智力。
第一種特性是生成性計算。憑借這種能力,我們可以產生無限多種表達方式,任意排列文字、音符和數學符號,隨便組合各種肢體動作。生成性計算包含兩大運算法則——回歸和組合?;貧w運算允許我們反復使用一種規則來產生新的表達方式,比如把一個短語反復插入另一個短語,以較長的句子、更豐富的語言來描述我們的思想。比如“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意為“玫瑰終究還是玫瑰”,出自美國著名女詩人斯坦因),這句簡潔但又富于詩意的名言便是一個經典例子。同時,運用組合運算,我們可以將離散元素融合起來,產生新的思想,以全新的詞語(如英文中的Walkman)、音樂等方式表達出來。
人類智力的第二個顯著特點,便是能將不同概念融合起來。通常,我們會結合不同知識范疇的概念,將我們對藝術、性、空間、因果關系及友誼的理解融為一體。正因為有了這種融合,才催生了新的法律、社會關系和科學技術。讓我們來看一個“融合例子”:我們不允許(倫理范疇)為了拯救(倫理范疇)另外5個人(數量范疇)的生命,故意(心理學范疇)將某個人推向(行為范疇)行駛過來的火車(物體范疇)。
運用精神符號是我發現的第三個人類智力特征。我們能自發地將任何感覺體驗(真實的或想象的)轉換成一種符號,然后通過語言、藝術、音樂或計算機代碼,表述給他人或留存在自己的記憶中。
第四個特征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