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 消失與重生

在中國疾進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過程中,像云南麗江這樣屈指可數的古城,注定要成為一個被連根拔起的標本

在中國疾進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過程中,像云南麗江這樣屈指可數的古城,注定要成為一個被連根拔起的標本,呈現在研究者面前,更呈現在旅游者面前,那么,現在的麗江,喪失了什么?又有哪些生機在悄然萌生?

從歷史上看,近代以來,云南麗江一直是各路外國人,包括軍人、間諜、淘金者、傳教士出沒的地方,17世紀乃至更早,征服藏傳佛教,就一直是羅馬教廷的至高夢想,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傳教士正是從香格里拉地區起步,開始了敲擊西藏大門的無望之旅。18世紀以來,作為英國陸上帝國的跳板,麗江更成為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區。這里從來就不是與世隔絕之地,相反,這里在某些歐洲人眼里的“歷史知名度”甚至要超過任何中國城市。

從文化上看,這里三江(瀾滄江,金沙江,怒江)并流,三教(佛教,東巴教和基督教)共存,甚至還包括儒、釋、道、巫,麗江街上行走著的除了外國人,還有藏族馬幫、白族工匠、漢族商人,“和而不同”在這里并非什么哲學,而就是當地人樸素的生活習慣。這是一個雪山中的王國,居住在這里的人們不執、不迷、無欲。

拉什海邊上的農家人,依然過著田園牧歌的生活  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

麗江古城已經成為著名的“小資圣地”  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

演奏納西古樂的老人,越來越少了  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

1996年的一場大地震后,大部分的中國人才第一次真正把目光投向麗江,從此這里的旅游業一發不可收拾。而隨著交通線路的打通,人們自駕車、坐飛機,從四面八方趕到這里,為的就是尋找那雪山中若隱若現的古納西王國。

麗江旅游業井噴式的發展伴隨著過度的商業化,有人說麗江的納西文化已死,可是來麗江的游客卻越來越多。據麗江市旅游局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至7月,全市接待海內外游客419.3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73%,甚至已遠超海南三亞,可是麗江古城里的居民人數已從1996年的3萬多人下降為6千人,多數是留守的老人。

旅游洪流

盛夏的一天,從昆明飛往麗江的飛機上,前排的兩個男人熱烈地討論著高爾夫球,內容從最近職業巡回賽上選手們的表現到自己最近下場賭球的經歷,后面是來自廣東的旅游團,一家大小都對云南的低溫天氣艷羨不已。300公里的飛行距離,飛機剛鉆入云層便開始下降,空中服務員甚至連推出飲料車的必要都沒有,在高速公路未打通前,這需要連續乘坐10天的汽車。

麗江的機場正在第二次擴建中,4個停機位,一個候機廳和柜臺,每天40個航班,80萬的游客吞吐量已經無法正常接納210萬游客。入市區的路上下起了雨,開始塞車,一輛接一輛的大巴行駛在原先馬幫走過的路上。麗江的核心區——占地3.8平方公里的大研古鎮外圍,占地4700畝的祥和麗城和11000畝的玉龍新縣城拔地而起,目的是保護古城、分流城市功能。與此同時,緊鄰古城,一個總建筑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魚米河商業步行街已經開始營業。

白天,在四方街的廣場上,游人并沒想象中的多,仍然可以見到幾個身著傳統納西服飾的老人在聊天、乘涼。他們如動物園里的珍稀動物,不斷有人用長槍短炮對著拍,可他們臉上木然的表情告訴我們,這早已是他們新生活的一部分。

晚上,走在小鎮的青石板路上,游人摩肩接踵。臨街的店鋪里買賣著大同小異的旅游紀念品,各色酒吧里傳出走調的流行歌曲,有幾個酒吧懸掛在外的液晶電視里甚至播放著黑人的說唱樂,里面的人使勁地跳著舞。酒吧前常常能見到兩群人馬在樓上樓下對歌,歌曲不分種類,只為熱鬧。

千里走單騎、一米陽光、櫻花屋這3個酒吧巨頭正在不斷擴充著自己的地盤,因其資本雄厚,往往跟店主一簽就是5年的合同,所以一個個無法負擔昂貴房租的小酒吧注定會被他們吞噬,以前最為出名的火塘吧如今就已不復存在。

古城里原來居住著6000多戶納西族居民,至2006年,主要街道上的1600多個戶主紛紛開起了店鋪和客棧。政府部門統計,這其中有70%以上是外來人口在經營。雖然政府一直在限制外來人口的涌入,可有些外來商人私下與原住居民簽訂協議,假借本地居民的名義領取“準營證&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