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書 我是中國最好的商業片導演
商業片票房過億不一定是壞了良心,但拍電影讓人看不下去肯定是可恥的,不管商業片還是藝術片
陳國富找到高群書之前,老高正為《四大名捕》選景。到了云南、西藏和新疆后,一種越來越強烈的荒涼感抓住了這個壯碩、硬朗的北方漢子。“我永遠也忘不了,從云南一路驅車,昏昏沉沉中突然登上高原時的感覺,荒蕪、平靜、亙古不變的沉默,這時,風吹經幡的嘯聲傳來,腦中忽然閃現出兩個字:風聲。”
在《風聲》之前,高群書的名字不如他的作品紅。
這個在石家莊電視臺工作過的新聞人,憑電視劇《命案十三宗》一炮打響,執導的《征服》更被公認為最火爆的警匪題材劇,直接帶火了孫紅雷?!稏|京審判》是他的電影處女作,此后,他的《千鈞。一發》成為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
導演高群書、陳國富合影 圖/姜曉明
所以,高群書說:“我是中國最好的商業片導演,還不帶‘之一’!”
不“裝蒜”還叫大片?
剛進入《風聲》劇組時,制片方的預期是“不虧就不錯,拿到8000萬就是勝利”,高群書說那不行:“如果我來了,就拿8000萬對我是個侮辱,那我來這干嘛呀?必須得過億!”
他一貫強勢,擔心別人誤以為他沾陳國富的光,也許讓他更加強勢。陳原先設想的《風聲》是中片的規模,高群書堅持他的想法:《風聲》必須是一部大片。
按大片的標準看,原著《風聲》有其局限性: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封閉的別墅里,即推理小說中所謂“密室疑云”或“孤島謀殺”類型,沒有廣闊背景,沒有千軍萬馬,和自家兄弟《集結號》比起來缺少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大場面。
“大片是有要素的,第一必須搭景,第二必須有大場面,第三必須有航拍。”他用好萊塢的戲參照,“既然叫大片了,你得有裝蒜的東西。大場面具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裝蒜,視覺上有開闊感,看完這個場面,你說投資多少,大家伙信,覺得它值這個錢;第二個是營造時代氛圍,把觀眾帶入其間。”
他們放棄了選景,而是斥巨資在峭壁上搭起了一座城堡式的別墅,人與獸的搏殺斗智,就在這里展開。
另一個“裝蒜”的大場面是影片開頭汪偽政府“國慶”的一場戲,原劇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