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 之外的間諜譜系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戰全面爆發。自此,“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除了國民黨的正面抗戰和共產黨的敵后斗爭外,隱蔽戰線上,國共兩黨也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小說《風聲》里,顧曉夢和李寧玉雖分屬不同政黨,有著不同的政治信仰,但在共同的敵人日偽面前,卻能攜手同心,最終合力將機密情報送了出去。

在對日情報工作的歷史上,軍統堪稱主力軍。據原軍統總務處長沈醉回憶:抗日期間,軍統局的正式在冊人員和學員,犧牲者達1.8萬人以上,而抗戰結束時,全部注冊人員也僅為4.5萬人。其他附屬人員中,犧牲者亦不在少數。

戴笠,軍統長期的實際負責人,被稱作“中國的希姆萊”,但這個令人膽寒的特務頭子也是堅定的愛國者。

淞滬抗戰之前,國事維艱,在強大的日寇面前,國民黨內部意見不一,戴是堅定的主戰派。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問他,“武器、經濟都差得那么遠,拿什么打呢?”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

1949年國民黨敗逃臺灣之后,一大批原軍統(后被改組為保密局)中高級工作人員被解放軍俘獲。在他們的回憶中(多見于政協組織編寫的《文史資料選輯》),一段段機密的往事才得以重現天日。

復興社特務處暗殺除奸

蔣介石早年跟著義兄陳其美干革命時,就對暗殺、打黑槍這種行徑情有獨鐘,曾暗殺過同盟會領袖陶成章。

軍統繼承了“領袖”早年的“革命手段”并發揚光大。戴笠本人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對俠義道精神頗為向往,結交了三山五岳的一大批英雄好漢,荊軻式的暗殺頗受他的青睞。

抗戰時期,軍統的暗殺對象多為日偽,對投靠日本人的漢奸,更毫不手軟。

早在1933年戴笠就組織了對北洋軍閥張敬堯的暗殺(此時軍統尚未成立,正式組織者是他領導的復興社特務處)。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日寇對華北虎視眈眈,密謀成立傀儡政權,以實現華北“獨立”的陰謀。關東軍司令部密謀從平津一帶前北洋政府的總統、總理中拉出有名望者擔任“兒皇帝”,一時間,失意的政客、軍閥成了日本人眼中的紅人。

值得一提的是,眾多的舊軍閥表現出相當的民族氣節,曹汝霖、段祺瑞、徐世昌、曹錕、吳佩孚等拒絕出任偽職。

張敬堯原是湖南督軍,1932年投靠了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委任他為“平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供給大筆活動經費。他隨即潛入北平,住進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開展建立偽政權活動。

得知這一消息后,蔣介石下令暗殺張敬堯。戴笠與鄭介民(特務處副處長兼華北區區長)策劃,執行由年輕的北平站站長陳恭澍來負責,日后大名鼎鼎的特務王天木和白世維也參與其中。

據陳恭澍日后在臺灣寫的回憶錄,陳、王、白3人接到任務時,正在北京“八大胡同”之一的韓家潭“娛樂”,鄭介民也不避嫌,跑去煙花之地布置任務。

暗殺張敬堯是軍統第一次暗殺大漢奸的活動,過程卻順利得出乎意料。大費周章之后,軍統特務在六國飯店安排好行刺計劃,想等到時機成熟再下手。

為商量行動細節,有次他們在二樓開了一個房間。沒想到張敬堯因犯煙癮,也在二樓開了一個房間(情報說張住3樓),白世維當機立斷,3槍擊斃張敬堯。無傷亡、無破案線索、震動平津,軍統成功干掉第一個具有大影響的漢奸。

令人唏噓的是,王天木和陳恭澍這兩名抗日功臣卻先后失節。王天木原是戴笠的兒女親家,卻因種種原因投靠了日本人。陳恭澍后來因在上海被捕也做過漢奸,雖未出賣組織,卻也留下了污點。這對名列軍統“四大金剛”的難兄難弟最后居然在臺灣得以高齡善終,并保持了很好的友情。

此后,隨著抗戰全面爆發,軍統對日偽的暗殺更是層出不窮。在重金懸賞和忠義救國思想感召下,一批批軍統特務投身到了這一風險極高的行動中。

原上??偵虝L、中國通商銀行總經理傅筱庵,抗戰前回到上海,投敵當上了偽上海市長。軍統利用傅的廚師對他當漢奸的不滿情緒,經過周密策劃,令廚師夜里將睡熟的傅筱庵用菜刀砍死。這位廚師殺死傅之后,在軍統特工掩護下逃到重慶,由軍統發給獎金,每月還領取100元津貼。繼任的偽市長梁鴻志,更是臭名昭著的大漢奸,亦被軍統殺手喬裝小販擊斃。

另一位漢奸何纘出任杭州市市長,也被軍統特工擊斃,以至于偽浙江省長梅思平挖空心思,選了一位軍統變節分子傅勝蘭(原青島站站長)擔任市長,美其名曰:“以特制特”??梢娷娊y暗殺人員對漢奸的威懾力量。

和軍統針鋒相對的是汪偽政權的“76號”,即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極司非爾路76號”)。這個丁默村、李士群主持的魔窟殺了大量抗日志士,其中包括大批軍統特工。丁、李二人出身中統,對國民黨特情系統相當了解,抗戰后期軍統在南京、上海的特務組織遭到毀滅性打擊。

和軍統爭鋒的中統抗戰期間從事暗殺活動不多,一方面和其分工有關(針對中共和民主黨派),同時也和其與軍統的爭斗有關。為數不多的暗殺活動中,最知名的當屬鄭蘋如刺殺丁默村。(張愛玲據此寫了《色·戒》,但與小說中不同的是,鄭其實是堅貞的愛國者。)

胡司令的隊伍不全是草包

在只能看8個樣板戲的年代里,一部《沙家浜》讓中國人知道了“忠義救國軍”,突出代表胡傳魁,草包一個,還投靠了日本人,最終被新四軍消滅。

事實上,作為敵后武裝,忠義救國軍抗戰期間的作用,遠不只是給新四軍搗亂。淞滬抗戰爆發后,國民黨曾由宋子文、吳鐵城、張治中、戴笠、貝祖詒(建筑師貝聿銘之父)、杜月笙等人組成“軍委會蘇浙行動委員會”,并組建了抗日別動隊,后改稱蘇浙行動總隊,這是忠義救國軍的前身。

老牌軍統特務文強(毛澤東表弟、周恩來學生、朱德下級),被任命為蘇浙行動委員會書記長辦公室上校人事科長,負責這支部隊的具體組織工作。

行動隊以及忠義救國軍的一大特色是幫會色彩濃厚。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和戴笠相交甚好,行動隊的第一批武器——5000支駁殼槍是杜大亨贊助的。此外,杜月笙還讓他的徒子徒孫積極參加救國軍。

文強回憶:在新組建的別動隊中,許多是經章乃器等愛國人士介紹來的失學失業青年,還有原上海公民訓練聯隊的青年,不少都有大中專學歷。把他們當作普通列兵使用,未免可惜。于是戴笠決定由蘇浙行動委員會技術室主任余樂醒和總務組長謝力公分頭負責開辦青浦和松江兩個技術干部訓練班,各訓練500人偵察、行動、爆破等技術。

電視劇《潛伏》里,余則成和李涯都被說成是青浦特訓班的畢業生,若果真如此,這兩人大抵也是忠義救國軍出身了。

萬把人的別動隊急需大批基層軍官,在戴笠協調下,一個星期就從中央軍校、中央警校、張發奎等部調來1500名有經驗的軍事干部。事后文強自己都感嘆,在當時的情況下,真是了不起的工作效率。

上海大撤退后,原別動隊的萬余官兵只收得2000余人,除少數星散不歸者外,其余都在抗戰中犧牲了!

隨后,別動隊被改組為忠義救國軍,接受軍統的領導。關于這個名字,戴笠曾跟文強談起,是因為該部隊成員多為青紅幫徒眾,對傳統的忠義思想比對國民革命、三民主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也正因為素質普遍不高,救國軍發生過官兵叛逃汪偽政權之事,也曾因高層意識形態問題,和新四軍多次發生摩擦。

全面來看,抗戰期間,國民黨正規軍主要在正面戰場抗擊日軍,忠義救國軍作為一支國民黨領導的敵后武裝,在武裝斗爭、扒橋毀路、傳遞情報方面,也為抗戰做出了貢獻。文強的堂弟文斐然在擔任大隊長期間就犧牲在前線。

“中美合作所”只打日本人

一部《紅巖》,讓人們留下了對中美合作所的印象:迫害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的集中營、人間地獄。

事實上,中美合作所成立的目的是打擊日本人。蘇聯、英國,甚至戴高樂的法國流亡政府都曾經找到軍統,試圖進行情報合作,但大都因心懷鬼胎或時機不合適未能持久,惟一運作良好并對抗戰做出巨大貢獻的,就是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據在軍統重慶總部無線電通訊總臺工作過的李世榮回憶,1938年軍統第4處(電訊處,余則成在重慶時的工作單位)擴大了特技室,由密碼研究室和無線電偵察總臺組成,并高薪聘請美國密碼專家為顧問。

抗戰期間,特技室干了兩件轟動情報界的大事。在長期監聽過程中,特技室根據大量密電,掌握了日本??哲娒艽a的一些規律,整理出密碼索引表,成功破譯日軍轟炸前關于轟炸目標的密電,從而及時發出空襲警報,掩護了人員和重要物資。

另一件大事堪稱軍統的驕傲,1941年特技室提前偵譯了日本突襲珍珠港部署密電。戴笠迅速將情報告知國民政府駐美助理武官蕭勃(軍統美國站站長),蕭勃轉告了駐美武官郭德權,由郭來通報美國。

遺憾的是當年中國民弱國貧,情報的可靠性被質疑。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美國意識到中國情報的重要性。參加起草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草案的鮑志鴻回憶,協定第一條即是:“為中美兩國共同對日作戰,組織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交換日軍海陸空軍事情報和搜集中國大陸氣象情報,訓練游擊隊,挺進日軍后方,協助美軍在中國沿海登陸作戰,共同迅速殲滅日寇。”

美國人主動找上門,蕭勃自然要把機會給軍統,于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美國海軍中校梅樂斯來到中國負責情報合作事宜。

1943年7月1日,美國海軍情報署和軍統合作建立的情報機構正式成立,這就是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簡稱中美合作所,總部設在歌樂山下的楊家山。

白公館、渣滓洞也設在歌樂山,加上意識形態的對立,中美合作所便被扣上了帽子?!都t巖》等紅色文藝作品突出渲染了美國人對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的迫害,比如中美所的“美國醫生”打麻醉劑誘供、打手威脅江姐說,“這里是中美所,進來了就別想出去。”

真實歷史中,中美雙方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情報合作。據說,美國空軍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就有中美合作所軍統局人員在電訊偵測和密碼破譯方面的功勞。

同時中美合作所還建立了若干為美國??哲娞峁庀笄閳蟮墓ぷ髡?、觀測哨。這些情報在美軍對太平洋上日占島嶼展開逐島進攻和轟炸日本本土的軍事行動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戰后美國海軍部一份報告有這樣的評價:中美合作所向美國提供的日本占領區軍事及氣象情報,“成為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和在中國沿海的美潛艇攻擊敵海軍的惟一情報來源”。

美方在合作上態度認真,不但提供大批先進器材、武器彈藥,更派遣了大批美國情報人員來到中國進行培訓,開設刺殺、爆破、情報搜集等訓練班。美國人甚至還捐助了上千張床位的大型醫院。

戴笠和梅樂斯也成了好朋友,抗戰結束后,梅樂斯甚至出于“義氣”不顧美國政府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指令,介入國共兩黨的沖突。戴笠也在和梅樂斯接觸的過程中和美國人搭上了線,進而動了當海軍總司令的念頭。若不是飛機失事,在美國人默許之下,他還真可能得償所愿。

據歷史學家、《紅巖春秋》雜志社主編何蜀介紹:抗戰勝利,按中美合作所成立時《協定》的規定,美方人員分批回國。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撤銷,經軍統局報蔣介石備案。合作所中的軍統局人員回軍統局報到,非軍統局人員則發給3個月的薪金遣散。

中美合作所的一項內容是進行經濟特戰。軍統專門成立了經濟處,喜好高學歷人士的戴笠任命的處長費同澤系留德博士,但沒起到太大作用。副手鄧葆光出奇招:由美國人出技術,印汪偽政權的偽鈔(最早甚至就在美國印刷)。

大量偽鈔流入淪陷區后,為軍統和國民政府換回了大量戰略物資,還有效打擊了敵占區的經濟秩序。日本特高課專門進行了反經濟戰,制定《戰時偽造法幣治罪暫行條例》、《查緝偽券致送酬金辦法》,但收效一般。

據統計,不論華中還是華北,每1000元的中儲券或銀聯券中,就有一元是特券(軍統印的偽鈔)。從時間上看,則從1943年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

“班主任”戴笠的功過是非

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黃埔系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最重要的一個派系。

黃埔六期肄業生戴笠自然也深知培植自己勢力的重要性。執掌軍統后,他在各地開辦訓練班,不論多忙,訓練班的班主任他一定要兼任,訓練班學生也都以戴笠的門生自居,如果不死在前線,在軍統內發展很快。尤其早期“洪公祠特訓班”和“浙警”出來的學員,很快就占據了軍統的各個要津。

從今天掌握的材料看,軍統訓練班的課程一點不輕松,學員要掌握射擊、爆破、下毒、電訊等多種技術,還必須要接受三民主義、服從領袖思想的灌輸。

更可怕的是一旦入了訓練班的門,便終身是軍統的人,想走是沒門的。而且戴笠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訓,除少數赴淪陷區工作的特工,結婚也是沒指望的(《潛伏》里余則成和左藍還指望在重慶結婚,基本沒可能)。

訓練班的學員畢業后被指派到不同單位工作,或內勤或外勤,其中大量女性學員多出任電訊、秘書等工作。

抗戰期間,軍統始終在戴笠控制之下,不過令世人側目的特務頭子政治地位并不太高,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少將(死后追晉中將),而且局長的位置始終由委員長侍從室主任兼任(戴實際主管)。

戴笠也是近代史上的一個復雜人物,他既有鎮壓人民的一面,又是堅定的愛國者,他的死至今都還是一個謎。

即便在抗戰期間,他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蠱惑下級,自己卻勾搭了著名電影明星胡蝶,甚至為達到獨霸目的,長期羈押和胡蝶有私怨的人。

戴笠死后,章士釗先生題挽聯:“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評。”

一些影視作品中,軍統被塑造成毫無人性、迫害進步勢力的恐怖組織,這誠然是軍統的一面,但至少抗戰期間,那些為民族獨立犧牲的軍統工作人員,一樣值得我們銘記。

(本文所稱軍統,包括其前身復興社特務處,1938年4月,特務處改組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