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2009】從霞飛路到斯德哥爾摩——光纖之父高錕的人生路
直至記者來訪,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位患有老年癡呆癥、只能用短句表達意思的76歲老人,竟然是非凡的光纖之父與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責任編輯:朱力遠
■透視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纖”,本報記者念一遍。
“光—纖”,高錕又把它重復了一遍。
這已不再是他感興趣的話題。但提起硅谷老人健康中心的餐食,他興奮得像個孩子:“好吃!”
直至記者來訪,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位患有老年癡呆癥、只能用短句表達意思的76歲老人,竟然是非凡的光纖之父與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離健康中心不遠的家里,高錕的太太黃美蕓忙得不可開交。自瑞典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學院宣布高錕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后,這位75歲老太太的電子郵箱里,一下子涌入了來自全球的幾百封親友祝賀與媒體約訪的郵件。樓下電話的電池已被打盡,在與南方周末記者聊天的35分鐘里,黃美蕓不停上樓接了七八個電話。
現在看來,如此便捷的溝通方式已是再尋常不過的現象,這正是高錕的獲獎理由。1966年,高錕的一篇劃時代論文為光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時,固定電話已經面世,但打通國際電話,奢侈且帶朝圣感——你需要先向電話公司預約通話時間,時限三分鐘。全球即時聯絡,彼時猶如童話。
43年前的“前衛”與43年后遲到的榮耀固然讓人感慨,而43年間高錕始終得以心無旁騖地做研究,其超前設想也一直獲得大量的財力與人力的支持,這或許更值得國人思量。
童年霞飛路
1933年,高錕出生于上海一戶典型的高知家庭。父親高君湘是留美返滬的大律師,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民初時期南社著名文人,堂叔父高君平為知名天文學家。
高錕的家坐落于霞飛路,這條現更名為淮海路上的民居,如今已成老上海的縮影與家世不凡的標志。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高錕被送進霞飛路上的世界學校。這所由蔡元培、陶玄等創辦的西式學堂,時為上海頂級貴族學校。課堂上,高錕們要學英語、法語,放學后,衣著整潔光鮮的孩子們紛紛鉆進各家的高級轎車。只有圈內人才能辨認出,這些小家伙中,有孫中山的孫女、杜月笙的小兒子、榮氏家族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