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知錯即改,教育部門豈能無動于衷
在他們看來這似乎壓根就不是一個問題。他們總是宣稱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總是表揚和自我表揚相結合,給人的印象是他們一貫正確,永遠正確。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溫家寶總理近日通過新華社總編室向讀者致歉,致歉的原因,是溫家寶總理發現,他在新華社播發的《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文中,對巖石學的分類原來并不科學。人非圣賢,孰能無錯。錯了怎么辦?溫家寶總理做出了榜樣。
榜樣是用來學的,否則就沒價值了。誰學?主要該政府學,又尤其該教育部門學。
尤其該教育部門學,是因為中國教育不僅出了錯,而且出了大錯。用溫家寶總理的話來說,就是兩個不適應:“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教育當然有成績,但什么樣的成績,都掩飾不了這兩個不適應,補償不了這兩個不適應給我們民族造成的巨大損失。
損失如何巨大?諾貝爾獎花開花落都無關中國公民,就是一個具體而生動的例子。
無論有著怎樣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