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人對“小人”的賄賂
我們是個機會主義的民族,自恃一己之機心,無視自然與社會的法則,以為靠錢財和恩寵便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加諸他者。在社會法規的層面上,官與民均無所顧忌,遂有賄賂成風。
責任編輯:戴志勇
■我們是個機會主義的民族,自恃一己之機心,無視自然與社會的法則,以為靠錢財和恩寵便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加諸他者。在社會法規的層面上,官與民均無所顧忌,遂有賄賂成風。
賄官,賄佛,賄孩子
亨廷頓在《變遷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說:“現代化進程引起的腐敗在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國家,比在封建制國家更廣泛。例如,中國與日本相比,伊斯蘭文化與印度文化相比,前者的腐敗程度也許更為嚴重。”中國自秦代起便行帝制。這是從柳宗元到當代西方學界的共識。說其封建,混淆了原本一清二楚的制度分野。
為什么中央集權制的國家腐敗盛行?其一,腐敗的狹義界定是:公職人員利用公職謀求私利。封建主擁有的是私權,任憑他如何使用自己的資源都不屬狹義的腐敗。在暴殄天物上,我仍然覺得官僚比封建主和資本家有過之,因為后者消費的資源是自己的,前者是國家的,其揮霍多了一層占便宜的驅動力。其二,封建社會中,身份是定死的,階層間不能流動。中國古代社會中功名是可以考取的,地位是可以改變的,社會成員面前有諸多的機會。但有一利必有一弊。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中央集權官僚制是其重要構成,鑄成了中國人的機會主義性格。善于找機會不都是負面,它走到極端才成就了機會主義的面相:沒有理念,不管規則,枉法行賄。
既然成了性格,策略就不會固守一地。向官僚行賄為了當下利益,向神靈行賄則兼顧來世今生。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剖析兩位事佛者:(某人)“曾問冥吏:‘事佛有益否?’吏曰:‘佛只是勸人為善,為善自受福,非佛降福也。若供佛求佛降福,則廉吏尚不受賄,曾佛受賄乎。’……一囚曰:‘我之墮落以信佛誤也。佛家之說,謂雖造惡業,功德即可以消滅;雖墜地獄,經懺即可以超度。吾以為生前焚香布施,歿后延僧持誦,皆非吾力所不能。既有佛法護持,則無所不為,亦非地府所能治。不虞所謂罪福,乃論做事之善惡,非論舍財之多少。金錢虛耗,舂煮難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