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海為掘“冰”
因為狀似冰,俗稱“可燃冰”,它每立方米就能釋放出164立方米甲烷,大量存在于低溫、高壓的海底和大陸凍土層。燃燒后不產生污染物,是21世紀的“理想能源”。
責任編輯:朱紅軍 吳傳震
9月25日,中國宣布已成為第三個在陸地發現“可燃冰”的國家。這一歷史時刻來臨的背后是兩代科學家十年的艱辛努力
2008年11月5日下午,在青海祁連山木里地區勘探的地質人員發現了異常,鉆孔里冒出氣體和水。
當天晚上,地質人員把新打出來的每個巖芯都拿出來,仔細端詳,終于在一塊巖芯中發現了一個薄層,只有幾毫米厚,布滿乳白色晶體。
研究人員掏出打火機,試圖點燃它。晶體沒有馬上點著,隔了一會才冒出火苗,十幾秒鐘之后,火很快熄滅了。頓時,整個現場沸騰起來了,歡呼聲響徹山間。“真是激動死了!”時隔11個月后,祝有海,這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依然異常興奮。在約4100米高原上,項目組奮戰1個多月,終于夢想成真。
尋找“可燃冰”,這是一個10年前便已啟動的國家計劃。許多科學家相信,在全球油氣資源日益枯竭的形勢下,“可燃冰”極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替代能源。這對于石油供應一半依賴進口的中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從1990年代老一輩科學家開始呼吁,到2007年南海“可燃冰”首獲實物樣品,再到如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的國家,中國科學家們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
■鏈接
●可燃冰與中國能源安全
1993年我國已從油氣輸出國轉變為凈進口國,2008年達到1.78億噸。而中國可燃冰的遠景資源量至少為350億噸油當量。
●可燃冰的開采方法設想
由于可燃冰在常溫常壓下不穩定,因此開采可燃冰的方法設想有:①熱解法。②降壓法。③二氧化碳置換法。
●中國可燃冰的開發路線
按照戰略規劃的安排,2006年—2020年是調查階段,2020年—2030年是開發試生產階段,2030年—2050年,中國可燃冰將進入商業生產階段。
艱難啟航
天然氣水合物,這是一種充滿誘惑又飽含爭議的能源。
因為狀似冰,俗稱“可燃冰”,它每立方米就能釋放出164立方米甲烷,大量存在于低溫、高壓的海底和大陸凍土層。許多科學家認為儲量巨大,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兩倍,且燃燒后不產生污染物,是21世紀的“理想能源”。但也有專家指出,如果開采不當,溢出的甲烷足以對全球氣溫造成災難性影響,并造成海底土層坍塌、滑坡。
198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將“可燃冰”列入國家級研究開發計劃。“天然氣水合物將可能改變現在的地緣政治模式,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可能實現能源自給……現存的世界能源貿易將徹底改變。”美國政府一名顧問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