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時代的終結——丹巴縣莫斯卡村牧民定居點紀實
投資50億元的“四川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已于2009年1月啟動,該計劃力爭到2012年結束該省藏民的游牧無定居生活。游牧時代即將過去。
剛剛在陽光下呈金黃色的土路,經雨水一打,全都成了黑泥湯。6個輪子的拖拉機陷在這半坡上,任憑十個人如何推搡,依然紋絲不動。車子不動,村長長壽的號子也不動,“1、2、3”,一直這么不停地喊。10分鐘過去了,人們沒有停止努力。30分鐘過去了,人們還保持著奮力向前推的姿勢。40分鐘內,拖拉機只被推進了5米。長壽終于決定放棄了。他指揮村民將車廂底層的紙箱全搬下來,那里面裝著面粉、食用油、汽水、方便面、餅干和糖,再把較輕的包裹裝上去。我們4位游客和另2名村民被安排繼續乘車,其余人則走路回家。他自己蹲在路邊,守著一大堆紙箱,等待牦牛隊來救援。
2009年7月23日,我們和藏族牧民一起搭乘拖拉機,經老熊溝,到達傳說中各類生命和諧共處的“天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莫斯卡村牧民定居點。據了解,投資50億元的“四川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已于2009年1月啟動,該計劃力爭到2012年結束該省藏民的游牧無定居生活。游牧時代即將過去。
7月23日,從老熊溝上山時,村民在推拖拉機
藏戲正在金龍寺院子里演出
密修夫妻正搬著板凳準備去看藏戲 圖/朱勇剛
夏季的莫斯卡村牧民定居點
放生的牧民
8月6日上午,我從莫斯卡徒步前往小廟子村,去找阿吉買褡褳。
金龍寺的藏經閣建在小廟子村,小廟子因此得名。小廟子村的行政名叫邊耳鄉牧業村,是建國后由莫斯卡人衍生出來的新村,人口很少??斓叫R子的時候,我見到潺潺的小河從青翠的森林穿過,很驚訝。曾用GPS手持機測量,金龍寺庭院中心的海拔是3970米。在平緩的下坡路上走了不過5公里,地貌就從高寒草甸過渡到了針葉林。這對于游客來說是一個福音。我不知阿吉家所在,但決定先參觀小廟子。小喇嘛寺里房門緊閉,空無一人,雜草叢生。在走廊上看過幾塊佛經雕版后,我出門時幸運地撞見了阿吉,他請我到他家喝奶茶。原來阿吉就住在隔壁的小屋里,是小喇嘛寺的守門人,42歲,一臉絡腮胡子,身材魁梧,眼神里卻透著無限的柔情。
阿吉育有2子2女。小女兒才5歲,左腿小腿上腫起好大一個包。阿吉說,那個包越來越大、越來越硬,吃了點藏藥,沒用。問他為啥不趕緊送縣醫院治療,他說沒錢治。問他為啥不賣掉幾頭牛換錢。他說為了醫他自己的病,那年把家里全部的17頭牛都放生了。放生的牛是不能賣的,否則菩薩是要怪罪的。
放生的牛是不能賣、不能殺的。這風俗之前也聽過,是我買盤羊頭時撿到的知識??赡茉谀箍ㄈ搜劾?,外地人的出現意味著土特產有了銷路。先是一位穿紫袍的青年僧人問我買不買貝母。沒幾天,一位少年又問我買不買盤羊頭,他剛在自家牧場附近撿了一個大的。盤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莫斯卡的高山上很常見,一群常有上百頭。
7月31日晚,我到了那位少年家里,窗戶正對著金龍寺的后墻。撿到盤羊頭的少年名叫尼瑪汪加,16歲,在康定縣新都橋中學念初二??催^盤羊頭,坐在床邊,我和尼瑪汪加聊起了天。他大哥坐在另一張床,一邊搓著一件盤羊皮衣,一邊默默地聽著。那件盤羊皮衣據他說已經50多年了。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