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生“解約門” 誰傷害了誰

演藝明星這個身份,誠然風光,但其市場邏輯背后的無情和兇險,也是行外人遠不能設想的

演藝明星這個身份,誠然風光,但其市場邏輯背后的無情和兇險,也是行外人遠不能設想的

陳楚生和天娛曠日持久的解約大戰要劃上句號的時候,又傳來了天娛因為“自己一方在仲裁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向法院申請撤銷原仲裁終審裁決。之前的裁決中,雙方已同意,陳楚生獲得自由,并賠付650萬元(內地迄今最高的解約費)。人們料想,扣除各種費用后,這筆錢會先由華誼墊上,當然,慷慨的華誼還是會從日后陳楚生的收益中得到回報。

據華誼的人說,天娛此舉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再起紛爭,目的就是要“拖垮”陳楚生。演藝明星這個行業,說風光也風光,但其市場邏輯背后的無情和兇險,也是行外人遠不能設想的。觀眾粉絲的熱情喜好、廣告商的青睞,都似天上的浮云,如果你沒有周杰倫、王菲那樣的天成造化和實力、背后雄厚的制作和推廣模式,就不該指望冷藏三五月之后,大家還能記得你。所以,令其深陷官司,窮于應付,對一個原有資本積蓄已消耗殆盡、亟待開辟新面貌的新人而言,確實是厲害的一著。

天娛的最后一搏似乎有些惱羞成怒。2004年以來,天娛和湖南衛視合作,開辦“超級女聲”節目。所有在超女、快男選秀中勝出的選手,都會自動簽約天娛,于是天娛獨攬了選秀資源。胃口大,卻不見得消化能力也強。天娛旗下超女、快男一大把,不用說爭奪一哥一姐的位置,光是能博個時不時出頭露面的機會,已經大不易。娛樂資源有限,而人人都想出頭。更加上天娛運作上出了一些問題,無論是EP宣傳,還是形象包裝,都明顯乏力,這導致新人們在過了選秀階段的人氣峰值后,從后續開發到升級打造,樣樣都受掣肘。陳楚生的粉絲團就發現,自己的偶像再拿不出類似《有沒有人告訴你》的流行歌,卻經常出現在一些不太入流的商業演出場合。

競爭對手乘虛而入就是必然了。陳楚生之前,就已經有2005季軍張靚穎和2006冠軍尚雯婕被華誼挖走的先例。據說陳楚生曾在某次慈善會上說,希望能好聚好散?,F在看來,藝人“策反”,天娛大有殺雞儆猴之意,好聚好散,基本上很難。

很可惜,以研究契約合同著名的張五常不來關注娛樂界藝人和經紀公司的各種簽約安排。如果他看了,一定會發現這里水很深。大學里聽政治經濟學課,各位老師在講到勞動價值論的時候,都很怕被問到,如何解釋歌手一首歌就可以輕松進賬好幾萬。我還記得答案大概是,因為他有獨特的嗓音,而這種天分只他一個人專有。同樣是寶貴的經濟機會,一個商鋪只要出價高,誰都能占有,而嗓子這種東西,卻帶有壟斷性,集于一個人身上。

這樣的解釋,常識上能接受;現實中,歌手的嗓子還需要被人開發出來,被推廣,讓更多的人知曉。這個工作,就是由經紀公司來完成的。所以,類似天娛的機構有必要存在,發揮溝通藝人和觀眾的中介作用。除了少數真正的天才可以跨過這一中間環節,大部分藝人還是需要,尤其是在演藝事業初期。投資一個新人是冒風險的——誰都不知道觀眾的口味會不會變,新人的潛力到底能發掘多少。藝人入行之初,通常被要求簽下長期合同,對雙方都是保障。但是,如果新人中最終出現了一位真正大紅大紫的“搖錢樹”,雙方難免要重新討價還價。

用這層視角來看演藝界的分家解約糾紛,許多事情會變得簡單很多,就如同體育界的轉會制度一樣。演藝界總是起分家風波,或許是因為制度沒有規范起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明星價值這個東西太主觀,無法清晰界定它的市場價格,和藝人與經紀公司兩者之間的利益分配。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