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金融危機中占了便宜”江西宜春市長談如何在“騰籠換鳥”中“奪鳥”
想留是留不住的,政府不如幫一把,找個好婆家把企業嫁出去。
想留是留不住的,政府不如幫一把,找個好婆家把企業嫁出去。
作為農業大省最典型的農業大市,江西省宜春市在過去幾年中抓住承接產業轉移特別是珠三角騰籠換鳥的政策機會,開始了一場向工業化的躍離。
到2008年,宜春自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以來,全市工業園區入園企業1159家,其中香港的160多家,臺灣的100多家,長三角500多家(浙江為主),珠三角300多家,閩東南180多家。
作為主導整個地級市產業轉移工作的市長,龔建華10月1日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談了在金融危機和已經有所停滯的騰籠換鳥政策背景下,一個內陸地級市如何“奪鳥”的故事。
優勢與困難
南方周末:宜春市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有哪些?
龔建華:第一,我們資源豐富。特別是勞動力資源豐富?,F在閑待利用的勞動力100萬人,有80萬人常年在外打工,可吸引返鄉工作。尤其是我們創建了全省規模最大的贛西實訓中心,可為企業提供實用型人才,破解企業用工難題。
第二,交通便利。宜春境內交通干線已成網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