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說的不是他想要聽的 專訪“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負責人吳偉
我們的對外傳播沒有把我們的核心理念傳播出去。就像你的一個鄰居,他原本默默無聞,什么也沒有,你就忽視他,突然他就站起來,長大了,你又不了解他,就心懷恐懼。
責任編輯:朱又可 袁 蕾 實習生 朱 怡
吳偉是國務院新聞辦三局副局長,“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在法蘭克福書展上,面向臺下的全球出版商,吳偉主持“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說明會,還邀請了《中國大趨勢》作者奈斯比特和趙啟正進行對話。
書展開幕前,有120家德國出版社宣布將出版新的中文翻譯圖書,其中包括40部文學作品和20部作品集。
從2004年開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啟動。2009年,“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出臺。在赴法蘭克福書展前夕,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吳偉。
中國報紙沒有一家真正國際化的
南方周末:國新辦做“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目的和動機是什么?
吳偉:中國圖書為什么要走出去?現在中國的產品制造,已經譽滿全世界。外國人從中國的產品開始認識中國,但是我們的文化傳播沒有跟上。結果就導致中國越發展,它覺得你越威脅它。所以西方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大致意見可以歸納為“崩潰論”、“威脅論”、“責任論”、“機遇論”,這里邊比例大和聲音高的是“威脅論”。
因為西方經濟危機,國外都在熱烈討論中國模式,出了若干本比較有名的著作,其中有一本叫做《當中國統治世界時》,它引用了高盛的有關數據:到202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超過美國,2050年就是美國的兩倍。過去兩百年里,都是西方統治世界,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等一切,都是西方定標準,全世界都要按照它的標準來作衡量下判斷。當中國統治世界時,西方人就不得不在中國人參與制定的標準下生活,就不得不學習中國的文化。他們為這種事情擔憂,怕你威脅它。
我們的對外傳播沒有把我們的核心理念傳播出去。就像你的一個鄰居,他原本默默無聞,什么也沒有,你就忽視他,突然他就站起來,長大了,你又不了解他,就心懷恐懼。我和奈斯比特第一次談話的時候,他說國際攻擊我們有三個f,就是恐懼、嫉妒和不理解,心情復雜地攻擊你。因為他們對我們完全不了解,我們也沒有主動做這方面的工作。加強對外傳播工作,非常有必要。“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正是其中的一個計劃。
南方周末:在對外宣傳推廣中,和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相比,圖書的份額占多大?
吳偉:我國去年出版圖書品種突破了25萬種,但單本的銷售量能賣一萬冊,就算銷售不錯。13億人的大國,分母那么大,單品種銷售那么少。更不要說圖書往國外傳播了。
想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我們做過調研,有三個路徑:電影、報紙、圖書。中國電影的發展我們有目共睹,是不是真正能傳遞我們的價值觀,我不好評論;中國報紙沒有一家真正國際化、市場化的,在國外我們沒有競爭力。去年奧運會和奧運會之前的兩年,我們在國外一些大報做了一點國家形象廣告,價格非常貴,好幾百萬花出去了,到底有多大作用,我們無從評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