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科德角可以忘掉整個美國

責任編輯:馬莉

■邊走邊讀

在科德角,亨利·大衛·梭羅好奇地去旅館旁邊的魚庫看腌制鱈魚,他看到鱈魚剛剛腌漬完,被堆成幾英尺高的一堆,幾個穿著母牛皮長統靴的人正站在大魚堆上,用一種有鐵制尖頭的工具將魚叉到手推車上,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但不正常的是:一個嚼著煙草的年輕人,不停地往魚身上吐唾沫。“好吧,老兄,等那位老人看見你這樣,他一定會罵你。”他正這樣想著,結果就看到那位老人也在做著同樣的事。

梭羅回到旅店吃早餐,老板說菜單是魚碎和豆子,問他要吃什么,“盡管我從來都不喜歡豆子,但我還是選了這個菜。”梭羅寫道??磥碚l也不想吃那些沾了唾沫的魚碎。

這是梭羅在《科德角》一書中講的故事。

科德角是什么地方?

它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南部巴恩斯特布爾(Barnstable)縣的鉤狀半島。為一沙質、由冰川造成的半島。伸入至大西洋105公里(65哩),寬1.6-32公里(1-20哩),北部和西部與科德角灣為界,西為巴澤茲灣(BuzzardsBay),南瀕溫亞德(Vineyard)和南塔克特(Nantucket)海峽。28公里(17.5哩)長的科德角運河穿過半島基部,將半島與大陸分開,使紐約市和波士頓之間的船運距離縮短120公里(75哩)多,形成大西洋沿岸水道(Atlantic IntracoastalWaterway)的一部分。半島很大一部分是由沙子組成的,所以經常能看到大片的沙地伸向海中,在這個緯度恐怕是獨一無二的。沙地間點綴著叢叢蒿草和漲潮后潴留下的海水,白草黃沙碧水,是難得一見的大風景。

這個名字的來源,據說是1602年一位英國探險家戈斯諾爾德 (BartholomewGosnold)抵此,裝載了大量鱈魚(codfish),故將半島取名科德角。

梭羅作為“生活在內陸幾英里之地的人”,他“為了更好的看一看海”,前后三次去了科德角,于是就有了《科德角》一書。在這幾次旅行的過程中,一切平淡無奇,惟一較有懸念的是,梭羅被當成了偷銀行的逃犯。他與同伙在一個老人家里小住過,“有兩個從內地來的男子撬開了普羅溫斯頓銀行的保險箱,偷走了錢財。我們聽說熱情招待我們的那家人確實懷疑過我們就是那兩個偷盜者。”但警察并沒有抓到他們,因為后來證明,他們并不是盜賊。

梭羅當然不是盜賊,他是大自然的赤子與情人,所寫下的作品中,有關于森林的《緬因森林》,有關于河流的《河上一周》,有關于在大自然中簡單生活的《瓦爾登湖》,有關于植物的《種籽的力量》,有關于大海的《科德角》。大自然的每個部分都是他關注、傾訴的對象。這種對大自然無盡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每個方面都給予關注并撰寫著作的作家,在我的視野里就只有梭羅一個。自然文學作家很多,但許多人都只寫某一方面,比如約翰·繆爾被稱為“山之王國中的約翰”,而約翰·巴勒斯則被稱為“鳥之王國中的約翰”,就因為前者專門寫山,后者專門寫鳥?,旣?middot;奧斯汀則專門寫荒漠。在自然文學作家中梭羅最著名,不僅僅是他提倡簡樸生活的理念,不僅僅是那本著名的《瓦爾登湖》,更重要的是他關注的是整個大自然,而不僅僅是某一方面。

在梭羅的作品中,科德角可能是寫得較淺的一本,一來他沒有在海邊長時間生活的經歷,二來也沒有駕船出海的經歷,只是在海邊行走過幾次,所以寫來更多是眼睛所看耳朵所聽到的,對于海洋與海邊生活,深入程度不是很夠。但是,以梭羅的熱愛、梭羅的文筆、梭羅的文風,仍然很傳神地將科德角呈現在讀者面前,并且在客觀中加入自己的所感所思。應該說在海邊度假的時候,如果帶上這本書,慢慢地讀,是非常有意思的事,也是非常享受的事。 在這本書中,我們跟隨梭羅的腳步,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看見海灘上正大片腐爛的鯨尸,看見一隊隊的捕鯖船消失在海平面下,看見海邊的荒漠上長著的濱草、列稃草等荒漠化之后的植物,看見那在暴風中的燈塔,看見一個個面無表情的卑微小鎮、村莊。甚至似乎還看見了17世紀的科德角在歷史的風中漸漸模糊。

科德角有何歷史意義?

按所找資料顯示,著名的“五月花號”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只,載重約180噸,長27米。以運載一批分離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該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而聞名。1620年9月23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率領下乘五月花號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離派教徒35名,余為工匠、漁民、貧苦農民及14名契約奴。11月21日,到達科德角,于圣誕節后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陸前,即11月21日由分離派領袖在船艙內主持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其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此公約奠定了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在五月花號公約中,宣布自愿結成平等的公民政府,制定自己的法律、章程和官職機構。這些“移民始祖”大多是信奉受迫害的清教的貧苦工匠、農民和訂有契約的契約傭仆。他們主張個人直接祈禱,反映了在上帝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資產階級法權觀念;主張建立純正廉潔的教會,反對教會勒索和繁瑣的宗教儀式,反映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積累資金的要求;主張以資產階級共和制原則改革教會,反對偶像崇拜。

在梭羅之后,還有一個自然文學作家在科德角上住了一年,寫了一本書,他就是亨利·貝斯頓與他的《遙遠的房屋》,按譯者程虹女士的前言所說:“1925年,中年的亨利·貝斯頓 (HenryBeston,1888—1968)在位于科德角的外海灘買下一塊地并自己設計草圖,請人在瀕海的沙丘上建了一所簡陋的小屋。起初,他只是想在翌年秋季到那里住上一兩周,并無意將它作為長久的居所。然而,當兩周結束后,貝斯頓卻遲遲沒有離去。那片土地及外海的美麗和神秘令他心醉神迷。他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一年并記錄下大自然栩栩如生的影像:大海的潮起潮落,涌向海灘的層層波濤,紛至沓來的各種鳥類,海上的過客,冬季的風暴,秋季的壯觀,春季的神圣,夏季的繁茂。1927年秋,當貝斯頓離開那里時,帶了幾大本筆記及素材。又一年后,《遙遠的房屋》出版。”

這本書無非是講作者在科德角一年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四季的變化在他的窗前流逝,大海在他的房子下面永遠地沖動與退潮,觀察細致入微、思考人所未見,文筆優美傳神。如果僅是這樣,它只不過是一本優秀的好書,而不是一本經典,它的經典之處,用美國布朗大學巴頓·L·圣阿曼德的話來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貝斯頓的《遙遠的房屋》堪稱是西方文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意識形態的某種反應……他重新創造了一種朝圣,它不是像艾略特所描述的那種基督教的朝圣,而是一種多神論的再現……他進行這種朝圣的方式并非抽象或深奧,而是通過身體的感覺來實現的。”

所以梭羅說:“站在科德角可以忘掉整個美國。”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