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091022)
對于以城市青壯年人群為主要對象的產業來說,人口下行期的影響多半被城市化所緩沖和抵消了;其次,由于2004年開始城市化速度急劇放慢,從那時起,人口下行期將與城市化下行期疊加在一起,其影響將是空前的。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黃廣明 青巖
No.1計劃生育下的“人口紅利”還有多久
《鳳凰周刊》,10月15日,作者:輝格
(原文摘編)人口變動被德魯克視為創新機遇,唯一具有高度可預見性的來源。但遺憾的是,人口變遷的潛在影響在它最終表現出來之前,很容易被忽視。在中國,更會受到計劃生育這一因素的干擾。
產業界從發達國家的歷史中獲得的經驗,并據此對發展前景作出預見:比如人均收入到某某水平時汽車銷量開始跨越臨界點,城市化到某某水平時水務市場開始爆發性增長,女性就業率到某某水平時生育意愿開始下降,等等,諸如此類的參照類比盡管很粗略也未必靠得住,但總的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然而中國獨一無二的計劃生育政策,將造就出一條從未有人見過的人口結構變動曲線,這將讓那些從對他國歷史的觀察中獲得的經驗歸于無效。
所謂人口紅利,既來自人口絕對數的增長,也來自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遷移。中國人口變遷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在于,在其他國家,生育率下降晚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通常,隨著婦女就業率提高、育兒模式變遷、兒童撫養和教育成本大幅上升,最終導致生育意愿下降。而中國由于計劃生育,生育率在60年代末便開始快速下降,這導致了兩個結果:對于以城市青壯年人群為主要對象的產業來說,人口下行期的影響多半被城市化所緩沖和抵消了;其次,由于2004年開始城市化速度急劇放慢,從那時起,人口下行期將與城市化下行期疊加在一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