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需要一顆強健的金融心臟
中國并非貧血,而是血管狹窄和心臟動力不足,不得不借助體外起搏器和血液的體外再循環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并非貧血,而是血管狹窄和心臟動力不足,不得不借助體外起搏器和血液的體外再循環
現代經濟的核心
小平同志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一極具洞察力的論斷。如果說國民經濟是類似人體的有機體,金融就是人的大腦和心臟,決定著人的活動和各個肢體的活力。
在本次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經濟對外部市場過度依賴的缺陷日益顯現。美國人稱中國經濟患上了“厭食癥”,中國的高儲蓄引起了金融危機,這顯然是推卸自身責任。但是,中國經濟也確實存在“疾病”,存在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中國并非貧血,而是血管狹窄和心臟動力不足,不得不借助體外起搏器和血液的體外再循環。
金融業的核心功能有三類:金融中介、資本配置和貨幣創造。
金融中介是將部分經濟當事人的儲蓄轉移給另外一些當事人進行消費和投資。如果金融中介不足,國民經濟會因為消費和投資不足而顯得儲蓄過多;經濟則會因為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而衰退。經濟的持續增長依賴于金融中介功能的有效發揮,而金融中介功能的發揮要求市場經濟當事人之間具有基本的信任。
金融的第二大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