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需要一顆強健的金融心臟

中國并非貧血,而是血管狹窄和心臟動力不足,不得不借助體外起搏器和血液的體外再循環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并非貧血,而是血管狹窄和心臟動力不足,不得不借助體外起搏器和血液的體外再循環

現代經濟的核心

小平同志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一極具洞察力的論斷。如果說國民經濟是類似人體的有機體,金融就是人的大腦和心臟,決定著人的活動和各個肢體的活力。

在本次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經濟對外部市場過度依賴的缺陷日益顯現。美國人稱中國經濟患上了“厭食癥”,中國的高儲蓄引起了金融危機,這顯然是推卸自身責任。但是,中國經濟也確實存在“疾病”,存在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中國并非貧血,而是血管狹窄和心臟動力不足,不得不借助體外起搏器和血液的體外再循環。

金融業的核心功能有三類:金融中介、資本配置和貨幣創造。

金融中介是將部分經濟當事人的儲蓄轉移給另外一些當事人進行消費和投資。如果金融中介不足,國民經濟會因為消費和投資不足而顯得儲蓄過多;經濟則會因為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而衰退。經濟的持續增長依賴于金融中介功能的有效發揮,而金融中介功能的發揮要求市場經濟當事人之間具有基本的信任。

金融的第二大功能是資本配置。貨幣資本或資金的實質是什么?是社會稀缺資源的支配和使用權!金融業是配置社會稀缺資源支配和使用權的行業!如果金融未能實現市場化,資源配置方式本質上就不是市場化的,經濟本質上也不能算市場經濟。

金融的資本配置功能有效與否會在以下三個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其一,如果金融業的資本配置功能是有效的,社會稀缺資源將被用于實體經濟領域的財富創造;否則資金可能更多流入非生產領域(比如不動產、黃金、古董)形成非生產性資產的泡沫、生產性資源的閑置(失業、房屋空置等)、貧富兩極分化和經濟增長的遲緩。

其二,如果金融的資本配置功能是有效的,國民經濟就可以平衡發展,否則就可能出現三大產業結構的失衡、國進民退式的企業組織失衡、新興產業生長困難以及地區發展的不平衡。

其三,如果金融業的資本配置功能是有效的,民眾將得到更為平等的發展機會;否則就是飛機撒錢也只撒在特定的地區或人群里,部分人快速致富,貧家子弟則連讀書的權利都被剝奪,更無發展機會可言。

金融常常為人們忽略或為“華盛頓共識”掩藏的一項功能是貨幣創造。在產能過?;虼嬖谑I的情況下,擴大信貸的投放或印發更多貨幣給失業者用于國內生產的必需品的購買,就可以促進就業、產出和民眾福利的增長而不是物價的上升;從而也就不必出讓國內經濟的控制權或收益權來換取外資拉動經濟增長。

但是如果在充分就業條件下,貨幣信貸對特定部門或人群的投放則可能在通貨膨脹套利機制下引起財富從中低收入階層向金融特權集團的轉移。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場合,貨幣信貸有可能成為少數利益集團攫取社會財富的利器。因此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而言,貨幣信貸總量的調控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貨幣信貸如何在不同利益群體間進行合乎社會理性的配置。

由此可見,一國金融業的發展健康與否,不僅關系到國民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而且還關系到社會是否具有公平、效率和穩定。

金融控制權

在金融全球化和網絡化的背景下,貨幣和資金可以瞬間實現跨國的轉移和交易。金融交易主要是微觀層面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市場行為,但其影響可以是系統性的、具有宏觀和全球的意義。

美國主流金融學的核心是崇尚自由放任的貨幣主義。但是,Hudson在《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一書中指出,“貨幣主義是一種僅供外國消費的理論,美國一直以來都拒絕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的緊縮政策或信貸收縮。”可以發現,在以美元本位制為核心的現行國際貨幣制度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主導著國際貨幣的供給和金融資本的跨國流動??鐕鹑跈C構主導的國際金融活動日益顯現出市場的一體性、影響的系統性和國家利益的攸關性。

可以通貨膨脹的國際套利機制為例作出說明。

在金融開放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的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球貨幣和信貸的供給,其中最大的一個部分是由美國的貨幣和信貸投放決定的。

貨幣信貸從投放到引起通貨膨脹之間在一國范圍內有6-18個月的時滯,在全球范圍理應有更長時間的時滯,因此在國際和國內貨幣信貸的擴張與泛濫的過程中,最先獲得流動性的投資者就能獲得最大的通貨膨脹套利收益。

美國金融體系是全球過剩流動性的發源地,美國的政府和機構投資者可在第一時間獲得資金并以極低的價格購買外國的戰略資源和企業產權。而發展中國家政府出于對出口部門的保護和對匯率浮動的恐懼心理堅持對資源價格和匯率的管制。這使外國投資者享受投資品價值低估和匯率低估的雙重好處。發展中國家推行貨幣主義倡導的通貨膨脹目標制客觀上就為美元的流動性泛濫和美國金融機構投資者通過通貨膨脹時間差實現套利提供了更多的空間。這種套利涉及財富的國際轉移,并引起全球范圍的資產泡沫和泡沫破滅型的地區或全球金融危機。

事實上,包括國際貨幣的發行權、貨幣資本的配置權、金融衍生品的開發權和資產、資源的定價權在內的全球金融控制權已成為冷戰結束后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而決勝千里的國家戰略、全球化高效運營的金融機構、主權國際貨幣和本土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已成為大國崛起的強力助推器,金融強國的四大支柱。而這一切需要在一個合適的制度環境下形成。

金融危機已摧毀了我們對西方現代金融學的信任基礎,而目前,我國人文學科、人文學科中的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中的金融學科的發展顯然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發展與中國大國崛起的內在需要相適應的金融學獨立學科,探尋能增進全人類福祉的金融和國際金融發展模式,加強全球視野的國家戰略和金融發展戰略研究,也應成為中國崛起中的一項國家戰略。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