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LPG全民大辯論

一份人大代表的調研報告,引發了一場LPG(液化石油氣)公交車的輿論風暴,從而使環境隱患、政府補貼不足、公交車輛老化等等問題浮出水面

責任編輯:吳傳震 朱紅軍

一份人大代表的調研報告,引發了一場LPG(液化石油氣)公交車的輿論風暴,從而使環境隱患、政府補貼不足、公交車輛老化等等問題浮出水面

“沒想到引起這么大的關注,沒想到關注的焦點在LPG上。”10月27日,曾德雄坐在廣州市社科院會客廳里,感慨萬千。

一個星期之前,曾德雄等5位市人大代表的一份公交行業調研報告,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暴,至今仍未平息。幾乎所有媒體都聚焦在LPG(液化石油氣)政府推廣項目上。非議、力挺、清潔、污染……一時滿城風雨。

其實,早在2003年市交委大力推廣公交出租車使用LPG方案以來,爭議聲就不絕于耳。這次人大調研報告的出臺,再次觸動了這根城市發展的敏感神經。

滿城風雨

曾德雄等人大代表最初的想法,是想了解公交行業的真實現狀,提供意見供相關部門參考。“廣州公交車動不動就成市民關注的焦點,比如線路設置不合理、票價、司機開車橫沖直撞、交通堵塞……”曾德雄回憶,一開始他們并不知曉LPG問題的存在。

8月中旬,5位人大代表自發相約調研,得到市人大支持。

他們組織了3次座談會。第一場參會的是公交公司管理層,許多老總提出政府對公交行業定位模糊,在公益與商業之間搖擺;站場緊張;一線工作人員工作環境差、待遇低。“當時好像有一個老總說,燃料成本高,企業承受不起,都沒特別談到LPG。”曾德雄努力回想。隨后的兩場座談會有政府相關部門、公交司機參會,也沒有談及LPG。

引起人大代表注意的是在深圳調研期間,有意見稱LPG燃料“不環保、不經濟、不安全”。

深圳是廣東惟一獲得國家建設部“公交優先示范城市”稱號的城市。事實上,深圳曾于2003年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