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認證泥沙俱下
一家有機食品銷售公司抽檢代理的產品,兩年內共發現兩百多個已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不合格。有機食品認證的有效期僅為一年,但環顧市場,鮮見主動標識認證的有效期。
責任編輯:吳傳震 朱紅軍
一家有機食品銷售公司抽檢代理的產品,兩年內共發現兩百多個已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不合格。
有機食品認證的有效期僅為一年,但環顧市場,鮮見主動標識認證的有效期。
貼上一枚方寸大小的“有機產品”標識,作為消費者,你可能要為這樣的產品多支付數倍的價格,因為它意味著更安全,更健康。
綠色和平組織一份針對北京地區消費者的調研報告顯示,即便價格昂貴,80%的消費者仍表示今后愿意購買有機食品。顯然,“有機”已近乎健康安全的代名詞。
然而,“我們幾次欲聯系記者,準備以內參形式將有機認證市場混亂的情況呈告中央高層。”中綠華夏有機認證中心副主任郭春敏對南方周末記者直言。該中心直屬農業部管轄,是第一家具有有機認證資質的機構。
一位業內人士亦不無憂慮,哪怕80%的認證機構遵守規則,20%的混亂也將擊垮正在起步中的有機產業。這方寸的標識背后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
“百分百通過”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組數據令人驚心。專營有機食品銷售的上海同脈公司自2007年6月至今兩年內,僅在其代理的有機食品中,抽檢就發現兩百多個已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不合格。
實際上,像同脈公司這樣“多此一舉地對有機食品作詳細檢測的營銷商少之又少”。大部分經銷商諱言有機認證的問題,雖然“哪家認證機構黑,已成行業內秘密,只是不為外人知曉而已”。
一般而言,一家生產企業要拿到產品的有機認證,往往先得經歷咨詢階段——所謂咨詢,即通過對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幫助企業達標。
在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的網頁搜尋,幾乎所有咨詢機構皆聲稱能提供有機產品認證服務,甚至有咨詢機構打出“百分之百承諾通過,次年審核期提供免費協助”。至于認證費用,也是不一而足,有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