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不爭論“:重述平等與共富的執政理想

共產黨人是利用權力近水樓臺進入先富先貴的階層,是保持領取“其他工人工資”的平民性質,還是去做不食人間煙火的苦行僧?

責任編輯:戴志勇

執政黨黨建改革建議

■共產黨人是利用權力近水樓臺進入先富先貴的階層,是保持領取“其他工人工資”的平民性質,還是去做不食人間煙火的苦行僧?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既沒幾個人,也沒幾桿槍,更沒幾個錢。共產黨人要推翻不平等不自由的舊制度,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過好日子的新社會的理念和口號,既動員了億萬工農群眾,也吸引了無數熱血青年知識分子匯集于革命的大潮。共產黨能建國執政,這個意識形態的制高點,當推首功。

“不爭論”抓住了“老鼠”

建國初期,建起了工業化的基本框架,并在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男女平等、掃除封建迷信與社會積垢、普及教育和醫療、提高人均壽命等各方面,取得了進步。但由于對單一公有制教條主義的迷信,對僵硬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固守,不斷拉大了與世界的差距。連綿不絕且越演越烈的政治清洗運動,使得許多本來神圣的信念和意識形態偶像先后跌落下神壇。

改革開放給中國大地重新帶來活力和希望。但,必然會引進的內外資多種所有制和商品經濟,與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不無出入。在剛剛明白什么(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還說不清楚也一時證明不了什么才是社會主義時,鄧小平用智慧的“不爭論”回避了意識形態問題。在保證共產黨執政、政體連續性從而國家統一穩定的大前提下,實用主義的貓論成為改革披荊斬棘的指導思想。

但,現代化轉型也有代價。除了環境資源,最大的是教育、文化、道德和意識形態的代價。一個偉大的民族不可能長期靠不爭論來滿足其文化和意識形態的需求。一個靠意識形態的制高點取得政權的政黨,也不可能長期靠不爭論來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因此,從當年的不爭論到今天能夠再討論,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模式的成功及對前行目標的自信。

中國修正傳統社會主義

這樣,就在新的高度上又回到了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八小時工作制、普選權、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國家干預與管制,用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縮小貧富差距,增進社會平等,這是十九世紀馬克思時代的標準社會主義訴求,現在都已是西方社會的普遍要素。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歷史分野,現在在不少領域已經模糊。這是社會主義的成功。

很明顯,商品關系、市場經濟都不屬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范疇。非公所有制,無論是個體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