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漢源人的“工地新家”

舊城正拆除,新城未完工 四川漢源縣上萬居民將安家“工地”。

責任編輯:曹筠武

舊城正拆除,新城未完工 四川漢源縣上萬居民將安家“工地”

四川漢源人羅航家里的房子剛剛蓋到兩層就被迫停工了。和整個漢源縣城的近4萬居民一樣,羅航一家必須搬遷到新縣城中去。羅家的小樓將和老縣城一起被徹底拆除,而到目前為止,新縣城的建設卻剛剛完成了規劃的三分之一。

縣城新址蘿卜崗上正在日夜趕工;同時,大多數漢源縣城居民必須撤離故土,將新家和數萬施工人員數百臺吊車機械一起,安在上千個日夜轟鳴的工地中。

這一切源于國家“十五”計劃項目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工程,2009年以來,時間像一根繃直的弦,壓迫著這里每一個人的神經。由于上游的瀑布溝水電站(以下簡稱瀑電)要在年底實現蓄水發電,11月初,大渡河水就將漫過漢源縣城751米以下的位置,而在今年年底,將徹底淹沒整個漢源。

在老縣城的街頭,一幅宣傳標語如此形容漢源眼前的局勢:“挑戰極限,背水一戰”。

搬出老縣城的居民,背后大標語是:建設新漢源 圖/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

老縣城的拆除在迅速進行,今年年底,大渡河水就將淹沒整個老城 圖/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

工地里的新家

作為四川省委大渡河流域三庫22梯級水電開發計劃的中游控制樞紐;規劃中的瀑布溝水電站裝機總容量330萬千瓦,水庫正常蓄水位850米,水庫面積達到84平方公里,涉及移民10萬余人;而距離水電站28公里的漢源縣城由于只有820米標高,屬于全淹沒區,必須整體拆遷。

在羅航的記憶里,漢源移民搬遷的緊張氣息從他2005年讀高三時就體會到了:縣城里拉滿了橫幅,宣傳車來回穿行,高音喇叭大聲廣播著:“早搬早穩定,早搬早致富。”

漢源縣委縣政府把漢源庫區的移民工作分為了外遷移民、內安移民、遷復建工程建設三大部分。從2005年8月1日到2006年8月31日,漢源首先完成了三萬多移民的外遷。

2005年年末,羅航在漢源富泉鄉的姨媽,移民去了樂山。這是羅航第一個熟悉的親友搬離。已考上大學的羅航身在學校,沒能趕去相送,只是從母親的電話里得知,姨媽離開時“哭得很厲害”。

而搬走一段時間后,姨媽又悄悄回到了漢源打工。羅航得知,姨媽在那邊的生活“不太穩定”,“缺乏人際關系,工作也不太好找”,而那邊的莊稼“因為陽光照射不如漢源,收成也差了很多”。

2006年完成外遷移民后,漢源的移民內安和新縣城建設隨之展開。這一年,羅航的同學龐仁海在蘿卜崗上的家和土地被新縣城征用,從此開始了頻繁的搬家和漫長的過渡。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之一,水電站即將蓄水發電,羅航家的兩層小樓也將在年底拆除,但他們在新縣城的新房至今還是一片光禿禿的山坡。“場平都還沒有做”。

首批建好的住房都是各機關單位住房,盡管水電、排污等生活設施尚未完善,但漢源新縣城建設安置指揮部限令:按照“先入住,后完善”的原則,先行搬遷入住。

但9月30日,林業局職工宿舍交房兩天后,鄉干部王蘭香發現,近百戶的小區里仍然只有自己一戶居民。而整個小區除了王蘭香已裝修一新,其余住房連門窗都未及安裝。雖然成為了搬遷入住的“先進”,但王蘭香說自己此前已經違規,因為“縣上不準裝修,怕影響建房的工期進度”,而王蘭香則悄悄和施工方協商,在建房同時完成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