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自由貿易推手——訪中國問題專家、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和歷史學教授羅斯基

美國通過了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這是一種倒退。未來10年、15年,中國也許會變成自由貿易的主要推動者。

責任編輯:鄧謹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反危機的措施提高了國有經濟的比重,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美國通過了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這是一種倒退。未來10年、15年,中國也許會變成自由貿易的主要推動者。

■到底是白宮還是國會對對華經濟政策有領導地位?現在看,國會似乎更有影響。這令我很擔心。

■周一、三、五的時候美國在批評中國,周二、四、六的時候美國又要求中國在朝鮮問題上幫助美國。這怎么可以呢?國內政治的需要,可能會導致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失控。

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和歷史學教授托馬斯·羅斯基(Thomas G. Rawski)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多年來致力于中國經濟和歷史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他為世界銀行撰寫的《中國的經濟增長與就業》,是世界銀行第一部關于中國經濟研究的報告。

2000年,羅斯基發表的題為《中國GDP統計發生了什么?》學術論文,提出中國1997年至2000年GDP增長的上限為百分之二點幾,遠低于官方的百分之七點多。這個質疑讓他為中國人所熟悉。

雖然羅斯基論文引起的“中國崩潰論”破產,但他用中國運輸、發電、能耗等增長率指標,與GDP增長率相互印照的學術研究方法,此后為中國政府、學界和普通人所學習掌握。

新中國60周年大慶之際,羅斯基組織主編的《偉大的中國經濟轉型》一書在中國出版。在他看來,中國過去30年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毛澤東時代積累的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漸進式改革道路,而且中國模式難以復制。

除了中國農村積累了大量人力資源以外,中國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也很難被其他國家效仿。

近日,本報記者在上海專訪了羅斯基。

反危機措施將加深中國經濟結構失衡

南方周末:在經濟危機中,各國政府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各國都在擴張政府開支,包括通過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的擴張,來進行反危機的操作,因此危機的烈度目前看上去沒那么大,中國甚至出現了相對明顯的經濟復蘇。

但長期看,中國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大量增加和國企的擴張,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失衡,對未來經濟增長會產生更大的威脅,您對這個怎么評價?

羅斯基:世界經濟大危機的情況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