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產能過剩的罪推到民企頭上
我們需要指責的是諸侯經濟,是價格扭曲,是資源錯配,要哀嘆的是缺乏真正市場化的資本市場,來承擔并購重組的責任。不管國企民企,低效企業應該堅決被淘汰出局,如此產能過剩的形勢才有扭轉之機。
我們需要指責的是諸侯經濟,是價格扭曲,是資源錯配
即便對經濟不感興趣的人,對于“產能過剩”這4個字也一定不陌生。從工信部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布產能過剩預警,就可以得知產能過剩的嚴重性,在這份長長的名錄中,基本把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挨個點一遍名,甚至包括貌似高科技實為高污染制造業的多晶硅等領域。
解決產能過剩,有個最簡單也是最愚蠢的辦法,就是以結構重組的名義,把民營企業全部整合掉,如此一來,產能少了,大企業保住了,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如此思考問題的,不是不了解中國的經濟結構,就是頭腦中充斥了計劃經濟,以為中國產能過剩、價格惡性競爭就是一幫民企沒有大腦、不服從管理的結果。
事實恰恰相反,在一些行業,恰恰是諸侯經濟、政府信用的支持導致了產能過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