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維也納 慢走慢舞
散漫的人來維也納再合適不過了。在這兒,忽然覺得手表走得似乎比在北京時慢得多。
我在維也納住的是家庭旅館,房東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無論多晚,老人家一定會在門廳留一盞燈,客廳的桌子上天天有鮮花綻放。
作為奧地利首都、世界級文化名城和音樂之都,維也納就像一個巨大的槍靶,一環套著一環,所有的大街都通往市中心,中心區街道都指向“靶心”——象征著神權的圣·斯泰芳大教堂。“腰帶街”位于中環線上,向內依次是1-9區,向外則是10-23區。圍繞著內城的是“環形街”,也叫“戒指街”。最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全城的門牌號,一律從內城中心向外遞增,即使像我這樣初來乍到的外地人,也很難在城內迷路。
?。?/span>在維也納,從巴洛克宮殿式豪華賓館到樸素、溫馨的家庭經營的旅店和青年公寓,住宿條件千差萬別。官方旅游詢問處:Karntner Straβe38,時間為9:00-19:00
行:連接各個市郊車站的是快速火車。想從維也納市的一個角落快速抵達另一個角落,或到維也納郊外的旅游景點去參觀,乘快速火車是最好的辦法。
在市區內,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地下鐵,線路最長的是有軌電車。
維也納采取一票通用的辦法。在上車之前買車票,一張票可以在限定時間內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車票在地鐵車站和交通站的自動售票機有售。車票形式有年票、月票、周票還有8天票等。因為車票是預售的,所以要注意,車票在車內打票機上打印后才能生效
吃:到維也納必吃的三樣東西:烤排骨、炸豬肘和炸豬排。
圣·斯泰芳大教堂對面的ZANONI & ZANONI冰店,2歐元3個球的巨大冰激淋,比倫敦和巴黎的劃算多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維也納的咖啡文化相當發達,它們更像是維也納的一種公共機構。一位著名的奧地利作家曾說過:“可以說咖啡館就是我們的家。”
圣·斯泰芳大教堂的哥特式塔樓,是維也納的地標性建筑。教堂大門是古老的羅馬式的,教堂上面卻有哥特式風格的大圓窗和彩繪玻璃,還有巴洛克式的圣壇,彼此遙相呼應。走進教堂內部,就不會太在意建筑的風格了,而是深深地被教堂的莊重和靜謐所吸引,整個人一下子沉靜下來。
環形街林林總總地立著一些咖啡館。這些咖啡館可是大有來頭的,它們的招牌后面閃耀著一長串的名字: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施特勞斯、弗洛伊德、維特根斯坦、席勒……Cafe Central或許是歐洲最高貴的咖啡館,據說廳堂寬敞、氣派非凡,我選擇了在這個咖啡館的門前駐足一下子,然后踱步來到Cafe Museum。Cafe Museum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咖啡館,空氣里彌漫著文人的散漫。我在角落里靜靜地坐著,一杯地道的咖啡,一坐就是一天,看著窗外有人走過,陽光的影子時短時長。
傍晚時分回到住處,碰巧看到房東老太穿著晚禮服,化著精致的妝容正要出門——她要去參加一個舞會。在維也納,雖然冬末春初才是舞會的旺季,但是平日的舞會也不少。維也納的舞會名頭很多,房東老太告訴我的就有歌劇院舞會、音樂廳舞會、老年人舞會、幼兒園舞會、退休教師舞會,甚至還有糖果舞會、啤酒舞會、消防員舞會、通煙囪師傅舞會等等。當晚房東老太要參加的是退休教師舞會。維也納人經常說:“我們并不是太快樂才跳舞的,我們是跳了舞才快樂的。”他們還說:“我們不發愁,我們有華爾茲。”
聽說,19區邊上的克林津是很有名的酒村,在貝多芬時代就名聲在外了。我坐上了去往克林津的有軌電車,看到山坡上有優雅的教堂,還種著我最愛的水果——葡萄,這些葡萄是用來釀酒的。
夜半的鐘聲響起,回城的末班有軌電車丁丁當當地駛出克林津站。車廂里三三兩兩的客人在半醉中繼續唱著歌兒,司機也跟著哼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