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另一面
自小說以至一切雜文,魯迅表現出來的全是他的戰斗的憤怒相,有如佛教上所顯現的降魔的佛像。當變相降魔的佛回過頭來對眾生的時候,原是一副十分和氣的金面
責任編輯:馬莉
■行腳小記
自小說以至一切雜文,魯迅表現出來的全是他的戰斗的憤怒相,有如佛教上所顯現的降魔的佛像。當變相降魔的佛回過頭來對眾生的時候,原是一副十分和氣的金面
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周作人寫過一篇《魯迅的笑》,有云:“魯迅最是一個敵我分明的人,他對于敵人絲毫不留意,如果是要咬人的叭兒狗,就是落了水,他也還是不客氣的要打。他的文學工作差不多一直是戰斗,自小說以至一切雜文,所以他在這些上面表現出來的,全是他的戰斗的憤怒相,有如佛教上所顯現的降魔的佛像,形象是嚴厲可畏的。但是他對于友人另有一副和善的相貌,正如盾的向里的一面,這與向外的蒙著犀兕皮的不相同,可能是為了便于使用,貼上一層古代天鵝絨的里子的。他的戰斗是自有目的的,這并非單純的為殺敵而殺敵,實在乃是為了要救護親人,援助友人,所以那么的奮斗,變相降魔的佛回過頭來對眾生的時候,原是一副十分和氣的金面。”但時至今日,人們往往只記住魯迅的“嚴厲可畏”和“戰斗的憤怒相”了,又并非因為讀了他“自小說以至一切雜文”得此印象,反倒是一知半解,或道聽途說。
周作人又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