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感受垃圾處理經驗:同樣的焚燒,不同的宿命
環境學者早已指出,垃圾焚燒產生二惡英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含有氯元素。而垃圾當中的那些未經分離出來的塑料袋等含氯塑料制品和含鹽分較多的廚余垃圾,正是產生二惡英的“罪魁禍首”。
責任編輯:吳傳震 朱紅軍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城市街道的拐角處總擺放著不同顏色的垃圾罐,分別標有:金屬、有色玻璃、無色玻璃、報紙、硬紙殼等不同材質的名字。扔垃圾時,人們需要“對號入座”。
跟隨著一輛黃色的垃圾運輸車,記者來到了離市中心不遠的一處垃圾回收中心,偌大的垃圾中心被分隔成為25個不同的區域中心,不同的顏色——紅、黃和綠色,標志著這里放置了對環境有害程度不同的廢舊垃圾。
離開回收中心之后,不同的垃圾又被按照對環境影響和再利用的程度由高到低分為預防、再使用、物質再生、能源轉化、掩埋五個層次。以能源轉化為例,瑞典事實上是歐盟中垃圾焚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