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貿易,不只是商業
“我們偉大的金正日將軍提出南北朝統一,你們猜他們怎么回答?他媽的,他們竟然問統一之后誰做大誰做??!”32歲的朝鮮導游李先生說。
責任編輯:鄧謹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行走東北亞專題報道(上)
編者按:
中國東北,歷來是中俄和中朝邊貿的前哨。如今,中俄和中朝的經貿往來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在莫斯科的資金鞭長莫及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俄羅斯的最高決策層正在轉變開發思路,試圖把這片遼闊地區的發展和中國振興東北的計劃接軌,渴望用那里豐富的石油、礦產和森林資源換取中國的資金和技術。
這一戰略轉移得到了中俄雙方的高度認可。
在10月12日至14日俄羅斯總理普京訪華中,雙方簽署了《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合作綱要包括中俄兩國邊境地區205個主要合作方案,而且幾乎所有方案都與開采俄羅斯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原料有關。
面對俄羅斯的戰略調整,俄國內有人提醒,俄羅斯要避免淪落為中國的原料基地,而中國國內也有人一再警告,在過去的中俄石油貿易中,中國常常是在做虧本買賣。
兩 國知識分子的擔憂值得關切。然而,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真正從事中俄經貿活動的中俄商人、官員,他們到底是如何解讀長期以來雙方的經貿交往?他們之間的恩恩怨 怨又是什么?正在發生的變化又有哪些?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本報記者走訪了百年口岸綏芬河以及新興的口岸城市琿春,試圖記錄遠東和東北握手的背后故 事。
此 外,琿春不僅擁有中俄邊貿口岸,亦有中朝邊貿口岸。1992年,當朝鮮政府批準與琿春交界的羅津模仿深圳特區成立經濟貿易區之后,目前該開發區內的一百多 家企業中,80%是中國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在那里經營?他們經歷了什么?又正在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俄羅斯和朝鮮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他們之間又會發生怎 樣的故事?對這個地區的地緣政治和經貿往來又會帶來何種影響?本期的“行走東北亞專題報道(上)”將帶您走進朝鮮,回答這些疑問。
下期敬請關注該專題報道(下):《北極熊和中國龍握手的背后》。
不規則的市場和非對稱的貿易讓在朝經營的中國商人面臨著很大風險,但無論是商業利益的考量,還是地緣政治的需要,中朝貿易都將在坎坷中緩慢前行
與圖們市隔江相對的是朝鮮南陽市,這里沒有界碑,但河道沿岸灘涂中樹滿了“禁區”的標志。 資料圖片
血脈相連
樸素珍每月只能靠幾百元的低保維持生活。但即便如此,她也沒有考慮過回到朝鮮江源的老家,那邊的娘家親戚們“生活更貧困,有時還得我們接濟呢”。
從東北亞最高的長白山,向相反的兩個方向流淌下兩條河流,一條是鴨綠江,另一條是圖們江,這座美麗神秘的山脈以及這兩條江構成了中國與朝鮮的邊境線,見證了兩個國家與兩個民族之間的復雜情感和他們不同的道路和滄桑。
祖籍山東的77歲老人劉秀英,70年前渡過鴨綠江,與自己的母親、姐妹一起去朝鮮清源道投奔在那里做工程項目的大伯,那時的朝鮮還是偽滿洲國的一部分。劉秀英一家人靠租當地朝鮮族人的土地種菜,賣給日本軍人賺錢為生。
1945年日本人被從朝鮮和中國東北趕走。由于不能繼續靠向日本人賣菜來賺錢,劉秀英跟隨家人又渡過圖們江回到中國東北小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