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柏林墻倒塌二十周年】統一了,然后呢?
兩德還沒成為中立國就實現了統一,這是雙方普遍樂見的、非暴力的結果。雖然整合實際開始后,人們發現有許多問題需要面對,但大家似乎都帶著耐心與堅定,樂觀地認為統一一定能成功。
責任編輯:郭力 李梁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何旭
20年前的11月9日,我正開車去柏林,下著大雨。到了柏林,朋友們紛紛喊我們去市區,那里,柏林墻正在倒下。
這似乎是一段值得大肆談論的往事。兩德還沒成為中立國就實現了統一,這是雙方普遍樂見的、非暴力的結果。雖然整合實際開始后,人們發現有許多問題需要面對,但大家似乎都帶著耐心與堅定,樂觀地認為統一一定能成功。
然而,真實的歷史,卻要復雜得多。
“統一”曾是空話
柏林墻建起來的年代,正是東西德漸行漸遠的年代。
1960年代,西德政府開始認為,若要真正撫平對德國的怨恨,就必須接受所有二戰的后果,包括承認東德主權。原本西德的憲法中明確規定,任何一個政府都有責任致力推動德國統一,但此時,“統一”的口號,已經只剩一些試圖扳回二戰時所受屈辱的少數右翼人士才偶爾提及。
西德的知識分子沒有人再談“統一”,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學術單位對東德深入研究。當時有個奧地利人訪談了幾十位東德的女性,寫成了一本書《早安,美女》(Good Morning My Beauty),西德人像讀科幻小說一樣讀這本書,不敢相信這些事發生在距離自己僅僅200公里的地方,直呼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國度。
與此同時,東德也間接放棄了在“統一”上的立場。面對每個月3萬勞動力“流失”西德的局面,1961年東德政府迅速修建了柏林墻。東德政府甚至下令,德語大辭典里的德語詞匯的意思必須和西德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