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向“叛逃”:奔向東柏林
這是他與共產主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他被毛澤東的話深深吸引了,從那時起,他就把這本紅色封皮的小冊子塞到牛仔褲的屁股兜里隨身攜帶。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朱怡
德國時間11月9日晚,柏林勃蘭登堡門前的廣場上,一道長達1.5公里的多米諾墻體被推倒,有十余萬人在微雨中參加了這一活動。人群中有兩位“特殊”人物,一位是前東德共產黨地方女干部露茜,另一位是前丹麥共產黨員亨利克。
他們倆都是德國作家佳杰思(Adrian Geiges)的老朋友。
佳杰思曾擔任德國貝塔斯曼圖書出版公司中國公司的CEO,也曾為德國《明星》雜志擔任駐亞洲首席記者,并成功報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娶了一位中國太太。
30年前,生長在西德資本主義社會下的佳杰思就對社會主義東德充滿向往。1979年,他秘密前往東德,以“耗子”之名參加了由東德共產黨主辦的“干部學校”,由此他與同樣參加培訓的露茜和亨利克結識。為期一年的“干部學校”培訓結束后,回到西德的佳杰思與大部分同學始終保持著聯系,只有露茜30年來一直不見蹤影。
就在柏林墻倒塌20周年紀念日前一周,佳杰思接到了露茜發來的電子郵件,他這才知道,30年前,離開“干部學校”后,露茜與丹麥人亨利克在校期間的戀情被發現,她因“里通外國”罪被下放到東德偏遠地區勞改,而亨利克則被前東德國家安全部(Stasi)發展為秘密特工。
10月31日,萬圣節,在漢堡火車站站臺上,佳杰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幾天后,他就要和亨利克一起去探望失散30年的露茜了。“我想能征得他們的同意,把這個曲折的故事寫成書。”佳杰思說。這位德國作家、記者已經出版6本著作,其中《我的憤青歲月》被翻譯成中文并出版發行。
時尚的信仰
1960年出生于西德西南部的佳杰思正在上中學,他從父親的書架上發現一本紅色的小冊子——德文版《毛澤東語錄》。
這是他與共產主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他被毛澤東的話深深吸引了,從那時起,他就把這本紅色封皮的小冊子塞到牛仔褲的屁股兜里隨身攜帶。
佳杰思的父親1933年前曾經是德國共青團成員,后來逐漸遠離政治。正是如此,父親對佳杰思的“異常”政治傾向持較為開明的態度——1970年代初期,佳杰思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在同學中顯得有些異類,同學們看到他在操場上苦讀“紅寶書”,就取笑他,把他叫作“赤豬佬”或“紅耗子”。
因越戰引發的全球反美浪潮是佳杰思少年時代的大背景。1967年,德國發生警察殺死一名學生的事件,引起社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