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091112)
新教育部長應廣納民意,在該使勁的地方使勁,把好鋼用到刀刃上。沒人否認改變是一個長期過程,但若新部長讓民眾看到教育之車不再南轅北轍,在這個極有耐心的國度,公眾也就心滿意足了。
責任編輯:史哲
文化外交
◆英國《獨立報》,11月6日,社論
從鴉片戰爭到奧運火炬傳遞在倫敦受阻,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英關系摩擦不斷。最近有報道說,中國駐英大使傅瑩對電視選秀節目 X-Factor的歌迷在大使官邸附近制造的噪音嚴重不滿,似乎又將孕育一場外交糾紛,但結果并非如此。
傅瑩在給媒體的信中說她其實很樂意成為熱門話題的一部分,而她本人是這檔節目的粉絲。俗話說,大使都是為自己國家說謊的誠實之人,但是誰會懷疑傅瑩對那幾個瘋狂了全英國的選手的欣賞?可以斷言:中英兩國間和諧關系就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點評者說】《獨立報》的這篇社論全文也就這么長,可謂別具一格。中國讀者需要注意的是:在《獨立報》看來,國家關系的新篇章不是因為某個大人物的出訪,或某個重要協議的簽署……僅僅是因為中國駐外代表對英國平民喜好的理解和包容,這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