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如何“表達”解放軍
解放軍少將高建國說,“在開放透明的信息化背景下,一支軍隊不主動去塑造自己,就必然會被別人‘塑造’?!?/blockquote>責任編輯:馬昌博 郭力 李梁 實習生 何旭
解放軍現在試圖以更有效、更別致、更有傳播力的方式表達自己,并賦予自己新的形象,而解放軍自我表達的“語法”,也正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解放軍少將高建國說,“在開放透明的信息化背景下,一支軍隊不主動去塑造自己,就必然會被別人‘塑造’。”
2008年5月16日,一名外國記者在四川北川中學拍攝解放軍官兵抗震救災的鏡頭,解放軍的外宣正日益開放 圖/江山
“白巖松還有激情嗎?那一瞬間,他(白巖松)滿臉漲紅,這一幕發生在白巖松向眾多軍隊媒體的同行們業務探討的課堂上。”
這些話是白巖松自己對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解放軍出版社、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等單位的軍隊媒體人說的。
在解放軍總政治部相關部門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合辦的媒體高級研修班上,作為專家,白巖松向軍人同行們講述了這種類似于華爾街日報體的報道方式:“要善于用細節講‘人’的故事。”白說:“各位不能只強調軍人的特殊性,因為‘軍人’已然成為你們血液的一部分。”
這次培訓被認為是解放軍正在努力學習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舉措之一。除白巖松之外,其他受邀者還有研究電視的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專注于政治傳播和危機公關的學者董關鵬等。
此前,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胡昌明曾表示,“時代已經進入了公共外交的新階段,世界需要了解中國和中國軍隊,中國軍隊更需要向世界說明自己。”
事實上,隨著解放軍參與的軍演、救災、護航、國慶大閱兵等重大活動日益透明化,其“開門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