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路雖然很辛苦,可最堅固——對話胡志強
你可以不喜歡被媒體批評,但你只能接受。因為媒體的批評,真的可以讓你少犯錯。
在一堆爛蘋果中選一個吃
人物周刊:臺灣藍綠對抗、撕裂民眾的狀況,是不是已經過去了?
胡志強:我希望退潮,我有權利這樣講。政治人物如果靠團結民眾得到支持,他就是政治家;如果靠分裂民眾來得到支持,他就是政客。前一陣子的對立,雙方都有責任,不過始作俑者,或者從分裂當中得到利益的是誰?大家心里都有盤算。
為什么現在會覺得和緩,因為以這種方法來爭取選票的作風,已越來越得不到民眾的支持,老套嘛,民眾漸漸厭惡這種做法。
我不愛罵人,我選舉時也不罵人,我認為臺灣的選舉就是罵人啊、抹黑啊,甚至于造假、污蔑,選民真可憐,在一堆爛蘋果中,要選一個蘋果吃。
人物周刊:這正是我想問的問題,臺灣在整個華文世界率先實現了民主轉型,那么臺灣這20年的民主實踐,得和失,或者說經驗和教訓是什么?
胡志強:今天讓我們平實來講,談民主,大陸跟臺灣不一樣。臺灣有兩個比西方先進民主國家還激烈的東西,一是反對黨,二是媒體。
一般的民主國家,當然一部分是靠自我的檢討和反省,但更重要的是靠反對黨和自由的輿論。大陸沒有,它可以把經濟帶到這么好,它可以把民意放到這么重,我覺得是另一個策略的發展。
我又想到另外一個問題:臺灣沒有這么民主的時候,跟大陸現在狀況相不相同?沒有強而有力的反對黨,沒有激烈而不一定要負責的輿論,一樣能做得很好。你敢貪嗎?你敢對民眾不好?要追究到底??!差不多就是30年、20年前的臺灣。
民主是好是壞,總要歷練,要接受挑戰。臺灣往這個方向走,總會有一些別人看起來擔心的亂象,不過,這是在民主成長當中必須付的代價。
我們也付出很多啊,我是民選的,每天忙得要死,跑來跑去很多地方,可是,這就是民主。
如果沒有經過民選,我一定不會想到民眾這么重要。我覺得無論大陸或臺灣,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朝民眾的利益和民主前進。這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