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席到副主席都沒有薪水——專訪朱立倫
到我們這一代,省籍問題不那么重要了
人物周刊:在你看來,衡量好的政治人物標準是什么?什么人是政治家,什么人是政客?
朱立倫:所謂好的政治人物,我覺得首先要有理想有理念,不隨波逐流,做事情要有一個中心思想,不能說今天大家叫你往東、你就往東,叫你往西、你就往西。很多人認為,尊重民意就是好的政治人物,其實好的政治人物,應該督導民眾走正確的方向。
我是學管理的,我常談一個理念就是,我們做的這些事情,會讓我們的明天比今天更好,下一代會比這一代更強。這就是我的基本想法。
人物周刊:我們注意到臺灣在政治轉型時期出現了嚴重的民粹政治泛濫的情況,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是作為民選政治人物,你也要對選票負責。
朱立倫:什么是民粹?就是對民眾一些眼前的想法,討好迎合,形成一種嘩眾取寵式的短期效果。舉一個例子,我們在桃園推動路邊停車收費,剛開始“民粹主義”就說怎么可以收費呢?我們知道只要對民眾收費,對民眾扣稅,“民粹主義”就要反對,但結果是,如果都不收費,那么大家都停不了車,因為少數的車就占在路邊。那你要怎么樣去解決?
如果一個政治人物只是迎合民眾,支持民粹,那你永遠做不了事。如果你不怕短期地得罪部分民眾,就會獲得民眾的支持。我記得小時候常常講什么叫鄉愿,就是人云亦云。我認為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不得罪人,從事政治工作,就必然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成就大部分人的利益。
人物周刊:難道你完全不考慮選票的重要性嗎?
朱立倫:如果只考慮選票的話,就不要從政:只考慮選票,你永遠都會讓人牽著走。倒不如說考慮下一代、考慮未來,選票自然會越來越多。如果每天想的是做這件事對選票有沒有好處,我覺得就會變成政客,就會變成商人。
人物周刊:那你覺得臺灣的藍綠這一頁翻過去了嗎?
朱立倫:我不敢說翻過去了,但是至少在我們這一代、生于1960年代的人身上,越來越淡。為什么?
第一個,藍綠常常講的省籍,我經常開玩笑說跟我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包括我媽媽、我爸爸、我的兄弟姐妹、岳父岳母、舅舅阿姨,只有一個是所謂的外省人,就是我父親,其他全都是本省人啊。一樣的,有太多太多所謂的本省人,都有外省人的血統啊。我的幾個小舅子,娶的太太都是所謂的外省人。所以省籍問題到我們這一代,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個,就是說“二二八事件”或者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