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記響亮的巴掌打在正義的臉上——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康妮·斯葛絲的故事
2005年,斯葛絲獲得普利策新聞獎評論獎,獲獎理由是“為社會底層及失敗者代言”。獲獎作品《又一記響亮的巴掌打在正義的臉上》是斯葛絲入圍2003年普利策獎特稿類決賽的作品《清白的代價》的后續作品。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實習生 朱怡
他是這樣自殺的
康妮·斯葛絲(Connie Schultz)不認為網絡能成為美國報業全身而退的大后方,但她卻懂得利用網絡的人氣。
斯葛絲在facebook上有名為“我們愛康妮”的粉絲群。2006年到2007年,為協助丈夫競選參議員,斯葛絲一度是號稱“互聯網第一大報”的哈芬頓郵報(Hufington Post)上頗為勤奮的專欄作家。在丈夫成功當選參議員后,斯葛絲就不怎么更新她的專欄了。
“網絡不可能成為嚴肅的媒體。因為它不給撰稿人報酬。博客對我來說只是業余愛好。”斯葛絲說,對她來說,嚴肅的寫作還是她在《克利夫蘭報》上每周兩篇的評論性專欄。
斯葛絲隨時準備對社區里發生的大小事情發表意見:WOIO電視臺十九頻道在鏡頭前脫掉貼身內衣,全裸亮相的女主播;基督徒該不該為圣誕節時商店把“ 圣誕快樂”的招貼換成“節日快樂”和“Season’s Greeting”而憤怒;餐廳老板有沒有權力讓女招待為用餐之后偷偷溜走的顧客埋單……
斯葛絲在克利夫蘭乃至俄亥俄州非常有名,以至于有時她在電話里向采訪對象自報家門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