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談判:中美的立場與差異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成為全球氣候領袖的機會正在逐步增加,而美國似乎距此越來越遠。
責任編輯:郭力 馬昌博 李梁 實習生 殷衛蘭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成為全球氣候領袖的機會正在逐步增加,而美國似乎距此越來越遠。
“在全球氣候變化上,尤其是在溫室氣體排放的減排數額方面,奧巴馬現在是個弱勢總統,他無法拋開參議院向世界承諾什么。”
11月15日,奧巴馬抵達他此次亞洲之行最重要目的地中國時,美國資深環境問題立法顧問凱樂對南方周末記者做出如此評價。
美國參議院正在反對奧巴馬關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姿態,與此同時,全世界卻都在期望中美這兩個世界碳排放前兩位的大國,能夠在氣候領域達成一個文件,為不到一個月后即將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打下一個基礎。
就氣候問題而言,中美兩國既有合作,各自立場的差異也很明顯。
在一環保展覽會上一位女士從展臺宣傳畫二樓向外看,氣候談判關系到人類的未來。 圖/CFP
中國投桃,美國報李
10月2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奧巴馬通電話,表示“(中美)雙方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開展合作,不僅有利于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而且對促進中美關系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這似乎是定了調:中國在可能的范圍內,將盡量配合這位來訪的“弱勢總統”。
此前,長期從事中國能源外交研究和調研的中國外交部“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向本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