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

說中國礦難,先把數字搞準
◆“亮亮底——中國煤礦安全觸底反彈”,英國《經濟學人》,8月25日

    無論是河南69人奇跡般生還,還是山東181人希望渺茫,中國過去幾周的輿論關注又被礦難占據。不過,如果說礦難的消息是冰冷的,同樣冰冷的數字卻意外地顯示,中國煤礦安全的總體水平在過去數十年中是在不斷改善的。一家加拿大礦業咨詢公司的數字顯示,1950年代平均每年約有7萬中國煤礦工人死于礦難,1980年代這個數字降到4萬,1990年代為年均1萬,2000年以來則是每年6000。一些中國最好的煤礦公司的礦工死亡率已經達到了同美國一樣的水平。
    【點評者說雖然這些數字對死難礦工及其家屬而言毫無意義,但于生者,或能稍有寬慰。但《經濟學人》卻擺了烏龍。文章開頭說1949年以來,共有25萬人死于礦難,但所引用的加拿大公司的數據,單1950年代就有70萬礦工死難。不知道那個年代中國煤礦工人總共有沒有70萬。對中國官方數據的懷疑或可理解,但《經濟學人》的數字也大得超過普通可信的范疇。作為對死難者的尊重,至少把遇難人數搞清吧!

“價值觀”的稻草,無助于中日關系
◆“首相訪?。簝r值觀、外交不是一回事”,日本《朝日新聞》,8月24日社論

    安倍首相一直提倡價值觀外交,即日本和美國、印度還有德國,都是具有自由和民主主義價值觀的國家。但是即使是對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外交對象,想跨越國家利益也并不容易。
    2003年之后,印度取代中國成了獲得日本援助最多的國家。但印度卻顯然無法取代中國之于日本的重要性。僅以在日人數來看,在日中國人超過10萬人,而印度只有2000人?;ハ嘁来娑仁峭耆煌?。
    大家都看得出,這是用印度來牽制中國的外交策略。但是,印度和中國的交流也在加深,并不是能夠隨意利用的國家。高唱價值觀的單調外交方式最好是再考慮一下。
    【點評者說雖然,日本官方矢口否認近期與印度、澳大利亞、美國的頻頻互動是針對中國,但日本媒體都不信。不過,虧日本還能想起要抓住“價值觀”這根稻草,似乎進入21世紀后,就很少有哪個國家這么正兒八經地用它來指導外交了。

從仿制大國到“科技大國”,路好長
◆“OECD看到中國高科技發展障礙”,英國《金融時報》8月28日,Richard McGregor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稱,中國旨在使科學和技術領域成為全球性力量的努力正面臨嚴重障礙。這部分是因為國家對研發和經濟的支配,及有才氣的科學家、管理人員的缺乏。過去10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在GDP中所占比例上升一倍;過去5年中,中國的研究員人數已超越日本,僅次于美國居第二位;中國在國際性科學出版物上發表文章數量,2005年列全球第五,但中國的大部分新增研發支出集中在高科技領域,用于設備設施更新以及新產品的實驗研究,而非基礎性研究。中國的研發計劃反映出國家的支配地位,其特點是“自上而下,挑選贏家”。由政府來決定研發計劃,設定優先次序,而其他利益相關者很少參與其中。盡管中國每年培養出數萬名工程學畢業生,中國仍面臨科學家短缺問題。自2000年以來,獲得科學和工程學位的畢業生比例一直在下降。
    【點評者說科技也許是最“厚積薄發”的領域了,中國的少數世界領先的高科技產業大體若是,但是少數高科技產業無法讓中國成為“科技大國”。想想我們的生活,有多少是被我們引以自豪的科技改變了的呢?留在世人印象里的中國,至今還是一個仿制大國。

比中國,比錯了對象
◆“技術中國”,韓國《東亞日報》8月24日,作者:許承虎

    小看中國萬萬不可。2000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還只有10家,落后于韓國的12家,可如今已達24家,遠超韓國的14家。有調查顯示,2005年世界市場占有率占第一位的韓國商品不超過59種,而中國足足有958種。為迎接韓中建交15周年,韓國貿易投資促進社以中國企業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半以上答卷認為“中國技術領先于韓國或與韓國不相上下”。這是來自“技術的中國”、“騰飛的中國”的威脅。自1992年建交后,兩國有很多的利益往來。中國是為韓國創造了最大收支盈余的交易國,但兩國在知識產權、產品質量、東北工程等問題上也齟齬不斷。本來在國際關系中所謂的鄰居,既是競爭者又是朋友,也是要彼此在各方面加強警惕與學習的存在,不是嗎?
    【點評者說和中國比當然并無不可,至少可以作為一個被追趕者自我激勵的動力。但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日本或許更適合作為韓國的目標參照。至于“技術中國”,看看前面OECD怎么說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