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編外法官上訪討要身份

"這是一個不為外界所知的群體,他們是中國法院里的“代課教師”,他們的命運沉浮折射出法官在職業化過程中必然承受的尷尬,作為制度變遷中的犧牲者,他們的未來怎么辦?"

責任編輯:趙凌 實習生 劉志杰

這是一個不為外界所知的群體,他們是中國法院里的“代課教師”,他們的命運沉浮折射出法官在職業化過程中必然承受的尷尬,作為制度變遷中的犧牲者,他們的未來怎么辦?

鯉魚跳法院

他們的名字并沒有被列入法院的編制,他們是以編外人員的身份走進法院大門的。

11月3日,早晨八點,劉建像往常一樣準時走進青縣人民法院高大氣派的新辦公樓。

河北省青縣,位于華北平原東部的一座小城,雖然緊靠京津,但并不為外界所熟悉。八十余人的青縣法院是一個普通的基層院。

多年養成的老習慣,劉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沏上一杯熱茶,在裊裊茶霧中開始一天的工作。最近劉建研究的是勞動法律文件匯編,目的不是為了審理案件,而是在準備自己的上訪材料。

“上訪面前人人平等,法官也沒有特權。”劉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在法院工作了20年,到頭來還沒有編制,還要上訪為自己討說法。”劉建現在是行政庭的“法官”,在這個法院工作了20年,審了無數個案子,但至今都是編外人員。

時間回溯到20年前,80年代末期的青縣法院,面臨著基層法院共同的難題——審判力量嚴重不足。十年浩劫,公檢法被砸爛,法院陷入癱瘓狀態,高等院校法學院系基本上停辦。直到1978年,法院才逐步恢復正常,整個法院系統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

1989年8月,青縣常委會研究決定,由青縣組織部和青縣法院共同組織考試,對外公開招聘書記員。

盡管已經過了20年,但是劉建對當年那場改變自己命運的考試仍然記憶猶新。

“知道法院招聘考試的消息是7月初,當時我正在準備高考,家里讓我考軍校。”劉建回憶說,“縣里機關工作的親戚說,考進了法院就是國家干部了,不但發制服還發手槍。”

成為國家干部,對一個出生在農村的孩子充滿了無法阻擋的誘惑。相對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劉建覺得法院的招聘考試更實際一些。最終他放棄了已經準備了一年的高考,開始攻讀那些從來沒有碰過的法律書。

已經退休的王青(化名),當時擔任青縣法院副院長,主持了那次招聘考試。王青回憶說,當時法院有編制的法官只有二十多人,案子太多根本審不過來,而且在編人員中主要是復轉軍人,年齡偏大而且學歷普遍較低,很難適應當時法院工作的需要。

“當時學法律畢業的人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