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通脹預期?

如果強調“連續性”或“穩定性”,給市場的信號就是這些擴張的政策將不會變化,就可能加劇通脹預期?,F在應該開始強調政策的“靈活性”,為在不遠的將來政策轉向中性作一個鋪墊。

責任編輯:余 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指點宏觀

目前的政策基調仍然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如果強調“連續性”或“穩定性”,給市場的信號就是這些擴張的政策將不會變化,就可能加劇通脹預期?,F在應該開始強調政策的“靈活性”,為在不遠的將來政策轉向中性作一個鋪墊。

通脹預期是導致通脹的重要原因。一旦消費者和投資者形成強烈的通脹預期,就會改變其消費和投資行為,從而加劇通脹,并可能造成通脹螺旋式的上升。比如,如果消費者和投資者認為某些產品和資產(地產、股票、大宗商品等)價格會上升,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就會將存款從銀行提出,去購買這些產品或資產,以達到保值或對沖通脹的目的。這種預期導致的對產品和資產的需求會導致其價格加速上漲。而這些產品或資產的價格一旦形成上漲趨勢,會進一步加劇通脹預期,從而進一步加大購買需求,導致通脹的螺旋式上升。

中國在1988年夏天出現的搶購商品、2007年的股票市場瘋漲和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揚,都是通脹預期推動價格飆升的具體案例。這個原因,與其他因素一起,導致了1988年CPI升幅超過20%,2008年股票崩盤,2008年下半年房價暴跌,最終造成了對實體經濟的嚴重傷害或大起大落。

國務院最近提出,要管理通脹預期,表明決策層對通脹的風險已經有了前瞻性的判斷,這非常及時和正確。具體到如何管理通脹預期,首先要搞清楚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那些因素通過哪些渠道會影響預期。另外,要研究哪些影響預期的因素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對可控因素應該采取哪些對應的措施。

從理論上講,影響通脹的因素基本可以分為需求因素、供給因素、輸入性通脹因素、政策調價等因素等。要管理通脹預期,就是要對可控的因素進行前瞻性的調控,合理引導市場對這些因素未來走勢的判斷。這些因素包括對國內貨幣政策(尤其是貨幣增長和實際利率)的預期,對財政政策的預期,對政府救股市、房市的政策預期,對土地供應的預期和由于匯率政策導致的輸入性通脹的預期等。

以下筆者就這些因素對預期的影響以及對應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