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的評價(下)——經濟的長程博弈和人口政策
“一胎化”政策執行了30年,壓制解除后,彈得回來嗎?即使從來沒有過剛性約束的地區,如伊朗、孟加拉之類,文化價值的變遷以及經濟收入的上升,育齡婦女是否有意愿恢復多生子女,已然大成問題。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局內局外 身后身先
“一胎化”政策執行了30年,壓制解除后,彈得回來嗎?即使從來沒有過剛性約束的地區,如伊朗、孟加拉之類,文化價值的變遷以及經濟收入的上升,育齡婦女是否有意愿恢復多生子女,已然大成問題。在世界范圍顯示出來的這種人口變遷的趨勢,正在敦促我們的人口政策改弦更張。
國家之間合作-競爭的利弊,往往取決于戰略制定的高下,對于決策者極具挑戰性。其中最為關鍵的,就如一百三十年前德國名相俾斯麥所告誡的,“切記要當騎士,切忌淪為坐騎!”這對環球競賽是普遍適用的,無論格局新舊。贏得普法戰爭后,德國就野心勃勃要翻身上馬,但經過兩次大戰反被掀翻在地;英國雖然慘勝,卻在美國的壓逼之下交出了殖民疆域(如印度、東南亞等),首席交椅也不得不讓給了后者。新格局之下,博弈文明了許多,也更有效果——競爭不再靠武力征服,而是集中在經濟附加價值的分配上面。
上期我們提到,怎樣充分發揮我們龐大人口的潛力,對于中國這樣以貢獻勞動力為主的大國的持續發展非常重要,整合自然資源的供應,和建立區域性的人民幣通貨區,是兩個不可少的戰略舉措。至于能否產生成效,則端賴我們的管理能力。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眼下在國內巴菲特已是名聞遐邇(1995年我在《上海證券報》的專欄上連載評論介紹時他還鮮有人知),讓我們引述他2003年11月在《財富》的寓言式的文章“貿易赤字使美國淪喪”,文章傳遞的信息極為豐富,值得反復研讀。其中有三個告誡充滿著睿智和遠見:1.巴菲特在1987年開始就呼吁,美國透支消費的風氣不可持久。貿易赤字逐年巨幅遞增后,他2003年再次大叫“狼來了”。他確信美元將會隨即貶值,于是劍及履及,在72歲(2002年)那年平生第一次炒匯。2.巴菲特把美國和它的貿易伙伴比作兩個島國——“靡費島”和“勤儉島”。“靡費島民”好吃懶做,大量進口“勤儉島”的產品,欠下的巨債用債券支付。終于,“勤儉島”感到“靡費島”的債券風險過高,就拿債券買&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